宋潔終究是沒死成。
但是……她為情自盡的事情,不知怎的,就又從這深宅大院之中傳了出來……
只是……也許是上天眷顧這個可憐的弱質(zhì)女子,這次,卻是沒什么人信了。
長安城中現(xiàn)在整體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并沒有處在漩渦中心的長安百姓,都能察覺到這樣一種緊張的氣息,似乎所有流言,都是圍繞著趙微在進行的……
今日李蘇二相下了早朝,便被太子趙曦叫住了。
“兩位相公,父皇說,有關(guān)賑濟一事,有什么不懂的,要多向二老請教。”
太子氣度雍容舉止有禮,蘇秦很是欣賞。李綱算是太子太師了,一直指導太子念書,也知道他一直是個什么品性,所以對他這般做派沒什么過多的感覺,頂多會覺得,太子長大了。
“今日老夫一直都會在府上,太子若是有什么不懂的,盡可以來尋我!”
太子恭敬行禮,口中稱是。而李綱則大剌剌的受了這一禮。蘇秦只是個丞相,并非太子老師,因此相反,反而是他對太子行了一禮太子未做理會。
這樣的場景其實是尷尬又古怪的。
與太子告別后,蘇秦忍不住道“紀常,太子已經(jīng)大了,即便你是他老師,可也不敢那般托大……”
李綱完全不贊同“即便我不是他老師,他也該有容人之量!不然以后怎么當個好皇帝!”
蘇秦便想起了剛才的情形,身為太子,受禮不還是可以的,但……總歸是不好。
李綱的夫人家族中有弟子來京城考學,今日打算到李剛府上拜會,是以今日李綱沒和蘇秦同乘,而是各自返家而去。
等李綱到時,自家夫人和他們已經(jīng)在會客廳中恭候多時了。
來的是兩個學子,其中一個年紀很小,嘴上還有軟軟的絨毛,看起來不過十五六歲的模樣,另一個則是十分成熟穩(wěn)重。
這個年紀小一些的姓王名莽,已經(jīng)有了字,叫做巨君,而年歲長一點的叫做王倫,字知序,已經(jīng)二十有六,是族親兄弟,又都是今科春闈的考生。
雙方見面后自是各種寒暄,此處不提。
而這二人之所以來此,走親訪友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其實還是想看看自己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親戚,能否給予什么幫助。
李綱已逾耳順之年,他們心中這些彎彎繞又怎會不知,所以談笑間就是四下閑扯,完全不沾正題。
王莽有些沉不住氣“孫兒來此拜會,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想請?zhí)冀桃欢蝗粚O兒心中也有些沒底……”
李綱聞言笑呵呵的問了幾個簡單問題,王莽自然是對答如流,卻也沒什么新意。李綱本來就是應付一下,心中沒什么其他情緒,而王莽畢竟年輕,卻是有些焦躁了。
這時李綱還繼續(xù)問“何謂君子遠庖廚?”
王莽正待張口,卻想起了前兩日在永興樓時,那趙微趙咫尺的言論。
當日趙微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論出現(xiàn)后,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至于是如何從化緣就引申到了君子遠庖廚,已然記不清了,但是這個觀點可是猶言在耳,記憶猶新。
王莽端正了一下身體,潤了潤嗓子,這姿態(tài)也讓李綱詫異,只聽這少年說道。
“此句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全句是‘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這句話說表明的意思是,孟子在勸慰齊宣王,告訴他,他的這種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現(xiàn),只因為他當時親眼見到了牛而沒有見到羊。君子對于飛禽走獸,見到它們活著,便不忍心見到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叫,便不忍心吃它們的肉。所以,君子才遠庖廚。”
“但是,孫兒卻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