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杜牧的一首詩。
在后世,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淡漠,使得趙微對清明的感受,大概也就是那么幾天假期了,不過在古代,這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
這一時節(jié),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xiàn)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jié)。
前面連續(xù)幾日的雨洗刷了整個長安的城里郊外,令長安充滿了清新怡人的氣息,而這兩日正好放晴,使得原本有些泥濘的土壤堅硬下來,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日子。
趙驍特意跑過來,將屋門一掩,問他是否想要去祭掃一番。
然后趙微才反應過來。
自打紅袖招那一日后,趙微想起來一件事情,自己這具身體的原名,是叫做李知恥的。自己生父生母為了將自己送到此處,雙雙殞命。
那可是生父生母,即便趙驍對外宣稱的是養(yǎng)父養(yǎng)母。
這具身體的情況,趙微忽視很久了,以至于有時候會忘掉了這些。此時被趙驍提起,神情還是不由自主的一暗。
靈魂已然換了,可是血脈依然記得,這是深入骨髓的東西。
趙驍拍了拍他的肩“這件事情,全看你自己心意,不用擔心些什么,祭拜一下養(yǎng)父養(yǎng)母是人之常情,旁人說不了閑話的?!?
看著趙微明顯沉重的表情,趙驍也有些唏噓,母親身死,誰能好受,更何況,相見不相認,這才是最殘酷的。
即便是天人永隔。
“若是想去,我就讓晴兒陪你。”
趙微點點頭,他其實是不想去的,因為這只能讓他覺得痛苦,從中感覺不到任何一絲愉悅。
但……總該是去看看的,正好李新也邀自己去踏青,位于長安東南的曲江池,和生父生母的墓地離得不遠,他相邀多次,是該去一趟。
趙驍確認趙微會去掃墓后,就跑去跟自家掌上明珠打招呼了。
趙晴難得顯現(xiàn)出不樂意的情緒來“我都跟好幾個姐妹約好了!要一同踏青去呢!”
趙驍失笑,確實,祭祀祖先雖然是傳統(tǒng)習俗,但往往是家中長輩格外看重,年輕一輩對已逝先輩大都沒什么感情羈絆,有些可能都不記得有這樣一個人了,是以會把這個當作一個春日郊游的佳節(jié)來對待。
這一點,在尋??たh城池,其實還是不多見的,而京城里,卻是大部分人都如此了。
無他,在京城里生活的,往往并不是在長安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大都是因為公干而遷居至此,或者干脆就是南來北往的商賈腳夫。不論是致仕了,還是老了跑不動了,都會選擇榮歸故里。
不少人和趙驍家中是一樣的情況,也想祭掃,墓卻在祖籍。
這樣的話,清明節(jié)反而就成了一場大型的踏青游玩會了。
清明、端午、中秋、上元(其實就是春節(jié)至上元這十五天),是古時候的四大佳節(jié),社會進程加快了,這種傳統(tǒng)的東西卻是未曾變過。
這些節(jié)日來臨時,普天之下是都有休沐之日的。和現(xiàn)如今的假期制度差不多,服務性的行業(yè)往往正是業(yè)績最好的時候,一般各大鋪子寧肯給店中伙計發(fā)些節(jié)日喜錢,也是不會放他們返鄉(xiāng)祭掃的。
晉陽那器具牙行就是屬于典型的服務行業(yè)了。這幾日忙里忙外的,又為這間鋪子,也為了那錢莊。
“明日清明,這鋪子就歇上一天吧!我打算……去養(yǎng)父養(yǎng)母墳前祭掃一番,可愿與我同去?”
趙微不懂這些,晉陽卻是又高興又羞澀,祭掃一般都是一家人的事情,喊自己去,那……原因哪里還用多說?
而晉陽不得不拒絕,她可不是尋常百姓,年年清明,文武百官跟皇室子女,都是要去皇城東郊、渭河以北的咸陽塬皇陵祭祀先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