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元年的狀元郎,現年五十有二,時任吏部尚書。
他提議,指派官員,以清繳之名,行招安之實,全賑濟之義。將所有流民,統統收編充軍,以應對邊境可能即將發生的戰事。
同時,由于軍餉的發放和月銀俸祿的發放有所不同,并非按月,而是按年。
從軍一年,你若活著,自己領軍餉,你若死了,朝廷直接將撫恤發給家人。平日里的一應用度,都是由樞密院操心的事情,不需要這些大頭兵管。
如此一來,目前燃眉之急的無錢糧賑濟一事,迎刃而解。只要來年賦稅收繳上來,這些人的軍餉便可以補上了。
同時還給幾座邊城增添了軍力,同樣是一舉多得之策。
米沛的這條提議,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心理,就連李綱……也覺得此策絕妙。清流民、增軍力的同時,還能緩解財政壓力。
目前時任樞密使司的劉亮,其實是處于不同意見的,隨隨便便招些百姓來,無關老幼,盡皆入伍,當真上了戰場,反而會壞了自家陣腳,亂了軍心。
這時候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事了,而是一加一小于零的事了。
那米沛,純粹是在用他做吏部尚書的那一套,來解決當前朝中遇到的這件大事。
可是……朝中無人聽他表述的話語。
打仗,我一個人打你一個人,可能打不過,十個打你一個,莫非還打不過?滑天下之大稽。
不過這些,都是他們的言論,聰明的馬昊從來不會在朝會上表態這種事情。
自己的位置已經很得罪人了,朝會上就多聽多看少說話,這些災民,衛國起邊釁,衛國遣人來共討佛教教義等等一系列事情,于自己有何干系?
眼下太子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他順利登基,自己好好為他做事,何愁不出頭。
太子,太子。
一定要打探清楚太子殿下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