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劉協沉默了一會兒,他看了看底下敢怒不敢言的群臣,有些不甘心的說道,“那就有勞相國了?!?
說完起身,在小黃門的引導下,退入后殿。
庾獻這會兒自然不會蠢到去坐劉協空出來的龍椅。
他之所以在這個敏感的時刻,逼走劉協,完全是因為有著細膩的謀算。
劉協畢竟是大漢的天子,只要他坐在這里,那就是無形的道德壓力。
底下的大臣必然會顧慮重重。
那庾獻所期待的事情,八成就要落空。
等到劉協一走,庾獻掃視一圈。
果然見不少人雖然臉上有些不滿,卻都松了口氣。
庾獻平靜的說道,“好!朝議開始?!?
庾獻話音一落,立刻就有大臣出列,“相國,昨日侍御史擾龍宗帶劍上殿,圖謀不軌,他雖已經伏法,可他的家人,理應連坐。還請相國斟酌。”
此人話一說完,立刻雙目炯炯的看著董卓。
庾獻定睛一看,就見那人頭上頂著一個通紅的“痛恨”。
庾獻呵呵了。
這特么就是高級黑啊。
明著是要維護自己,實際上卻是靠犧牲一些無關痛癢的婦孺,徹底的激怒朝臣。
庾獻低聲對李儒說道,“此人是誰?”
李儒聽了詫異的看了庾獻一眼,隨即說道,“恩相,此人就是尚書周毖。以往……,頗得恩相信任?!?
庾獻一聽就明白了。
原來是這個家伙。
在歷史上,尚書周毖和城門校尉伍瓊等人,就合謀坑了董卓一波。
他們利用董卓初掌天下,急于洗白的心理,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向董卓推薦了不少人為官。
董卓為了收服人心,不但大量起用名聲卓越的士大夫,而且還讓世家子弟在漢宮任職,陪伴天子左右。
其中以尚書韓馥為冀州刺史,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陳留孔為豫州刺史,潁川張咨為南陽太守。
另外董卓還做成了一件天下士族期盼了二十年,卻沒有做成的事情。
那就是為當年黨錮之禍中被牽連的士大夫平反!
董卓不但徹底洗刷了陳蕃、竇武等黨人身上的污名,而且還恢復了他們的爵位,提拔了那些正直士大夫們的子孫為官。
其實換個角度一看。
董卓的初始動機還是很值得討論的。
若說董卓一開始就是大奸大惡,魔王暴君,顯然也不太可能。
如果真是如此,那董卓何必費心費力的背負廢立之名,選擇聰明的陳留王,而不是順水推舟,繼續支持渣渣少帝劉辯?
從陰謀論的角度考慮,若是說董卓是為了控制皇帝,那董卓也不該在之后讓士族子弟進入皇宮充任官職,將天子置于士大夫們的掌控之下。
更何況董卓還大量舉薦賢明的士大夫,擔任了朝廷和地方的要害官職。
單從這些事情來看,要說董卓一開始就是奔著皇位去的亂臣賊子,那是不可能的。
再蠢的人,也不會一邊想要造反,一邊培植敵對的勢力。
后期討伐董卓的關東諸侯,從帶頭大哥袁紹的渤海太守,到二大哥袁術的后將軍,以及其他各路刺史、太守,他們的官職不都是來自董卓的封賞嗎?
可以說,董卓一開始的確是想當一個好的輔政大臣的。
只是董卓把事情想簡單了。
在撕扯不開朝中的亂局之后,他采用了最粗暴的最簡單的方式來破開局面,這也導致朝臣們在恐慌之下,迅速的抱團反撲。
隨后董卓才破罐子破摔,索性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