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兵和斥候都是辛苦勞累居多,論功行賞在后。這次行軍不需要殊死搏殺,反倒是他們得到了董白的上賞。
不知不覺,又在秦嶺中行了許多時日。
這一日,李肅回來的早些。
路過河邊時,他順手用幾支樹枝刺了幾條肥大的鮮魚。
李肅自己取了一條,在營地邊上尋了一處剛搭好的鍋子慢慢熬燉。
那一火士兵本要準(zhǔn)備煮飯,見李肅占了爐灶也不敢多言。
李肅慢條斯理的吃完干糧,又將那鍋燉爛的魚湯,連肉帶刺一口氣咕嘟咕嘟喝了下去。
圍坐在周圍的士兵都看傻了眼。
不知這位將軍怎么這么大的食量。
李肅舒服的打了個飽嗝,隨后用手一指其他的幾尾魚,“自己獻上去吧,或許渭陽君會賞你們一些。”
那些士兵聽了,歡天喜地的謝過李肅。
李肅慢悠悠的往自己營地行去,走不幾步,忽然回頭狐疑的看了一眼。
接著,又慢慢踱步回來。
那些士兵正準(zhǔn)備重新燒起爐灶,見李肅回來,趕緊見禮。
李肅擺擺手,目光掃過剛才圍在這里的士兵,“你們這一隊有多少人同灶進食?”
為首的一個士兵連忙道,“回中郎將,這一路攀山涉水?dāng)y帶輜重不便。糧食都是分配給每個士兵各自攜帶的,干柴也需要臨時找尋。我們一個營頭只有十個灶,三十人在一起搭伙吃飯。”
“這么多人啊?!?
李肅有些明白了,怪不得剛才那么多人等在旁邊。
李肅回想過白天探路看到的事情,心中多了一絲陰霾。
他慢慢離開,先是在營地里仔細轉(zhuǎn)了一圈,隨后直接去找威猛將軍王允。
王允這些天可遭了大罪,本就一把老骨頭,能跟著行軍全靠幾個強壯士兵來回架著。
可這一路免不了爬高就低,王允每次扎營都累的像是要散架一樣。
可這會兒路途已經(jīng)近半,就算想要打退堂鼓都不可能了。
特別是一想想弄清庾獻的事情,還得再從漢中回來,王允就有些崩潰。
還不如直接告病致仕,就這樣老死在漢中呢。
這大漢朝,愛誰誰吧。
王允聽到李肅求見,有氣無力的讓人將李肅請來。
李肅進了草草搭建的帳篷,擺擺手,示意親兵都退下。
這才向一臉疑惑的王允問道,“威猛將軍,趙謙這次去漢中,朝廷給了他多少人?”
“趙謙?”王允的臉皮耷拉了下來。
董卓任命趙謙為司徒,頂了王允的職缺,這讓王允心中本就有刺。
這次前往漢中,趙謙帶著兵馬后發(fā)先至,在董白這支兵馬避雨的時候,就早早動身趕到前面。
雖無人兩相比較,但作為這支兵馬名義上的統(tǒng)帥王允,卻感覺有些被踩臉。
“也是三千多人吧。”
王允臉上不太自然。
李肅聽了,眉頭皺起,“以卑職所見,三千多可不止。咱們扎營的地方大致和趙謙的前軍位置重合,我今天仔細查看了一番,咱們扎營做飯的時候,還剩余了大量空灶。就是少算一些,恐怕人數(shù)也得要超過五千?!?
“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吧?!?
王允拉長了臉,有些酸溜溜的說道,“太師是對趙謙器重一些,但他還要對付漢中軍和益州軍,手中人馬多一點也算不得什么。”
李肅搖頭,認真說道,“怎么算不得什么?軍令如山,哪有含糊的地方?!?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aonclickdi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