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村的事,已經遠離他,他抱著一歲多的婷婷,隨著人流,寄進車廂,八二年的火車,如同老電影里面那種綠皮火車,里面人流涌動,找了半天,終于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從南湖縣到魔都,不但得轉一趟車,還得坐一天一夜,秦河不但要抱著婷婷,還得扶著淑英,雖然她第二胎目前才三個月,但是秦河,還是小心翼翼扶好,生怕有了萬一。
秦河不但抱著小孩,還提著大包小包,艱難地擠進車廂。
“大哥,來,我幫你放行李!”
見到秦河不但大包小包,還抱著一個小孩,有好心人,連忙幫他接過行李,秦河連忙道謝。
幫忙的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穿著中山裝,帶著一副眼鏡,明顯知識分子的樣子,挺和氣的。
秦河笑著把淑英娘倆安頓下來,這才松了一口氣,見幫忙的小伙子就坐在對面,連忙開口說道。
“小兄弟,剛才謝謝了!”
“不用謝,出門在外,大家互相幫忙是應該的!”
對面年輕人手上拿著一本書,秦河一看,竟然還是英文書,這就有些了不起了。
兩人順便找話題聊了聊,秦河隨口問道。
“小兄弟,您這次目的地去準備去哪?”
年輕人扶了扶眼鏡,笑了笑道。
“我這是去魔都那邊,不知道大哥您是去哪?”
竟然也是去魔都?秦河頓時有些好奇了,這趟車目的地,是安市,這里離魔都還有幾千里,能碰到同樣去魔都的,的確是緣分。
秦河還得從安市轉魔都的火車,這只是一個短途車而已。
秦河笑了笑道。
“這就巧了,我也是去魔都,小兄弟,正好,我們一起結伴,有個照應!”
聽到秦河目的地也是魔都,年輕人也是眼神一亮,去魔都可要坐差不多五十多個小時,這種綠皮車,獨自一人的確很沉悶。
既然是同行,年輕人也放下書,和秦河閑聊起來。
這個年輕人叫王立華,也不是一般人,老家是本地的,但是他卻是燕京大學高材生,還是恢復高考第二年的大學生,這說明王立華的確是有真本事的人。
而他這次前去魔都,正是被分配到魔都工作,而且也是一個新部門,負責國內進出口,這個部門在這個年代,有一個光榮而偉大的任務,那就是創匯,把國內一些特色產品出口到國外,賺取國家急需的外匯。
秦河覺得很有意思,他這算是見證了歷史吧,八十年代,國內急需外匯,用于購買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機械設備。
買技術和機械,需要外匯,而國內一窮二白,這個時候,自然就得想辦法出口了,而國內有什么能讓老外需要的呢?
有很多,很多,老外需要很多國內的東西,他們最想要的是便宜的礦產,各種稀少資源,絲綢,瓷器,這些東西都是以白菜價賣出去,最后花無數代價,買回他們已經淘汰的技術和設備。
秦河無奈地搖了搖頭,這些和自己無關,秦河并不想做什么為國為民的大英雄,他只想安安心心把小李莊搞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得知是秦河插隊的知青,而且還已經扎根農村,王立華連忙說很敬佩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們。
但是兩人身份差距太大,一個是第一批恢復高考的燕京大學生,另外一個卻是當年初中畢業的老三屆,最后扎根農村的知青,盡管王立華口上說著很佩服的話,行動卻是有些疏遠,兩人都沒聊什么深度的話題,也沒更多透露其他信息。
比如秦河就沒透露自己父親姜慶海是魔都交通廳的副廳長,自己老媽還是魔都人大代表,自己二姐是魔都日報主編,還有一個舅舅好像正是王立華上司的上司,這些,秦河都沒說,因為沒必要。
這輩子,秦河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