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話分兩頭。南朝大軍在沉寂了將近兩個月后,突然從駐扎的潁川大營出發,向洛陽城進發。本來,南方七王聯盟已經意識到時節已經進入隆冬,而且中原大戰曠日持久,各國補給、后勤和財務等都已捉襟見肘。若是再打不下洛陽城,那就只好班師,等待回去整頓軍務,來年再戰。但是到了第二年,還能有幾路諸侯再起兵北伐,尚未可知。
應該說,北朝對南朝的這次行動還是有所預見的,也針對此做了相應的部署。但是洛陽以東以南的方向,大部分都是大平原,唯一可以仰仗的天險便只有嵩山。但是他們以為南朝大概已經無力再發動大的攻勢,也許不日即將退兵,因此只會對洛陽進行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對對手此時進攻的決心估計不足,也因此,他們在嵩山那里部署的兵力嚴重不足。
本來,兵法有云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南朝一次性出動幾十萬大軍,在開始調兵前就已經有諸多舉動。巨量的糧草、輜重等戰爭物資從南方各國運送到前線,其數量之大,足以支撐數十萬大軍三個月的作戰。
就因為陳汐元這一次操作,本不能取得如此大的效果。但牽一發而動全身,陳汐元這只小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還是引發了這一場大風暴。其實這也不意外,晁豐等人一直心有不甘,現在機會終于來了,他們果然開始行動了。
南朝的動作太大,想要瞞過北朝密布的細作和暗影堂的耳目,顯然不太可能。從上個月開始,來自前線和南朝內部的各種情報便如同雪片一樣飛向長安。
一開始,北朝高層并沒有太過重視,畢竟前面說了,他們以為南朝只不過是裝裝樣子,或者來打打秋風,不會出動太多人馬,也不會在洛陽城附近待太久。但是后來南朝調用軍事物資的信息一直在傳來,其規模之大令人震驚。北朝得知消息后也漸漸感到不安,但是洛陽太守封勝還是存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可以依憑洛陽城高大堅固的城墻而守,等待南軍力竭,知難而退。
從潁川駐地到洛陽,其中需要經過嵩山。渡過潁河,便是嵩山,這里有封勝布下的十萬兵馬,用來阻擊南軍。南軍先鋒部隊三萬人在臘月初五的清晨抵達了這里。作為先鋒,便是在前面給大軍開路的,自然是南軍精銳中的精銳。
南軍先鋒大將名叫趙嬰,乃是南軍之中有名的悍將,面如生鐵,身長八尺,腰大十圍,手持一柄棗木槊。此人武藝超群,但是遇事易沖動,有點有勇無謀。他早年曾是陪晁豐長大的侍從,憑借那一身蠻力而受到賞識,以在戰場上蠻牛般的沖殺和對晁豐的狂熱忠誠而聞名,做這個先鋒,倒也合適。
趙嬰見部隊在途經嵩山腳下時受到阻攔,目測對方人數不算很多,他毫不猶豫地便下令全軍出擊,大舉進攻。嵩山腳下,進攻的號角吹響,隨著沉重而有節奏的鼓聲,黑壓壓的南軍士卒組成一個個方陣,邁著整齊的步伐向著北軍的陣線挺進。
趙嬰雖然頭腦簡單,但是畢竟久經陣戰,對行伍之事有著本能的反應。因為是先鋒部隊,并未攜帶弩車等重型器械,所以只能行進至合適的距離,才發起沖鋒。這些方陣,并不是由單一兵種組成,而是由盾牌兵、長戈兵、弓弩手、戰車兵等組成的混合部隊,走在最前頭的是三排盾牌兵,然后是數排手持長戈的長戈兵,中間簇擁著鼓手乘坐的戰車,后面跟著的是弓弩手。北軍將領看到南軍行進到弓弩射程,下令放箭。一時間,漫天箭雨向南軍軍陣呼嘯而去。而因為北軍弓弩手處于地勢制高點,所以弓弩的射程要比南軍的長。
不過,南軍也早有準備。主帥趙嬰見到方陣快要行進到對方弓弩射程之內,便下令防御,一時間數匹快馬奔向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