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劫數(shù)一過,元神紫暈愈發(fā)神異,姒伯陽直感內(nèi)外通透,渾身四萬八千毛孔大開。
精氣神仿佛凝聚一點,第二轉(zhuǎn)金丹同時成就。丹氣成團貫通百骸經(jīng)絡(luò),肉身精血煥然一新,丹香自毛孔溢出。
五色丹云環(huán)繞周身,姒伯陽緩緩睜開雙眸,眸中神光流轉(zhuǎn)“果然,以我當前底蘊,要渡四九劫還差了一些。”
“三九劫數(shù)已經(jīng)讓我感到了幾分吃力,而四九劫數(shù)的威力,至少是三九劫數(shù)的幾倍,渡劫時更是要慎之又慎。”
姒伯陽神色平靜,九重劫數(shù)一重難過一重,雖然四九劫數(shù)只比三九劫數(shù)強幾倍,但這是元神劫數(shù)蛻變的開端。
畢竟一九劫數(shù)是什么強度,而四九劫又是什么強度。要是元神劫的威力都十幾倍遞增,怕是陽神天仙都抵不住。
“或許,不僅山陰氏要休養(yǎng)生息,我也需要在修行路上沉淀一段時間。”
“修行之道過于勇猛精進,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正好查缺補漏,重新夯實一下根基。”
————
時光荏苒,三載春秋,轉(zhuǎn)瞬即逝!
三年光陰,對某些人或許極為短暫。時間總是不經(jīng)意的,從他們的指尖流逝,濺不起一絲漣漪。
可對于正處在變革的山陰氏,這三年時光卻能做太多事。山陰氏上下精氣神都被擰成一股,迅速的走向壯大。
有著姒伯陽強力支持的中行堰,大力的推行新法,將《中行書》更易為《山陰書》,自上而下的貫徹實施變革。
把整個山陰氏都當作一座軍營,以《山陰書》作為山陰氏的成法。無論男女老幼,共同組成了這臺戰(zhàn)爭機器。
“風,風,大風,大風!!”
城邑正中的校場上,十人為一橫,五人是一縱,六十個方陣的甲士,在大校場上奮力嘶喊,周匝血煞氣息鼓蕩。
“風,風,大風,大風!!”
三千正兵身披重甲,方陣不斷的推進,踏步落地之間,地面不住顫動,地震一般的轟鳴聲,須臾間傳遍城邑。
剛陽之極的血氣,彌漫在大校場上的每一寸土地。一重重熱浪在三千正兵的身上爆發(fā),帶著一股炙烤的感覺。
大榭東南觀星臺,姒伯陽穿著寬大常服,腰間佩戴掩日劍,與中行堰一眾家臣登高望遠,見[豆豆小說 thedu]大校場軍容鼎盛。
姒伯陽指著眾軍,道“列位,你們都看看,咱這三載變法,可有成效?”
上陽仲面帶喜色,道“主君,這耕戰(zhàn)之策,實乃強族之策。尤其軍功封爵,讓我山陰人聞戰(zhàn)則喜,士氣高昂。”
“我等以先前的八百正兵為骨干,只用不到三年光景,就擴軍到三千正兵,比以往全盛之時,還要多一千正兵。”
“這可是三千身披重甲的正兵,個個都是神血大成的實力。坐擁如此強大的兵力,山陰氏足以在會稽一帶稱霸。”
“稱霸?”
姒伯陽笑了一下,語出驚人道“諸位,在會稽這個小地方稱王稱霸,能有什么意思?”
“咱只是變法三年,就有了三千正兵,六萬丁口。咱要是變法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兩百年,又會是什么光景?”
這幾年《山陰書》推行順利,山陰氏在全面變法之后,不僅廢除奴隸井田制,還不斷的收服山間野人為己用。
百姓丁口一多,勢力漸漸壯大。在軍功爵位的激勵下,山陰氏近乎于全民皆兵,六萬丁口甚至可以擴軍八千。
而且這八千大軍,還不是普通輔兵,都是戰(zhàn)力極強的正兵!
只是山陰氏縱然戰(zhàn)爭潛力驚人,也不能肆意動用。養(yǎng)八千正兵對山陰氏壓力太大,只能作為應(yīng)急之用。
正是因為,有這肉眼可見的變化,山陰氏的宗老家臣們,這才紛紛投身到新法的大潮之中,為新法搖旗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