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沒有五十萬年想都不要想。
不要嫌五十萬年時間太長,大羅之道一證永證,萬劫不磨,堪稱仙道之極,一切生靈之頂點。
雖說大羅之上,仍有混元至境。可混元至境又稱混元大羅,本質上依舊是大羅,還在大羅神仙的范疇之內。
由此可見,大羅之道是何等高遠,每一位大羅神仙都是宇宙最頂尖的存在,是鴻蒙天道之下最偉大的奇跡。
這等奇跡的孕育,五十萬年時間還算少的,就是百萬千萬載都不足為奇。
事實上,每一位大羅存在最少都是經過幾萬萬年的修行,才有如今的道業。
而姒伯陽能用五十萬年時間,追趕上別人幾萬萬年的沉淀,這等精進速度,也真的是駭人聽聞。
當然,前景固然廣闊,可不代表姒伯陽就能一路暢通無阻的走到終點。
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有許多誘惑,影響姒伯陽的道心,就看姒伯陽能不能把持得住了。
“誰能想到,我一直為之驕傲,為之自豪的赫赫武功,會成為我道路上的一個隱患。”
“武功太過了,文德不足,文武失衡,我的圣德,已經搖搖欲墜。圣德崩潰之日,就是我墮入殺道之時。”
姒伯陽攤開手掌,看著掌心上的浮現的那一縷圣德白炁,白炁之中德血色逐步擴散,讓他的圣德成為紅白之色。
看著紅白色的圣德,姒伯陽心神莫名有些煩躁。
待他握拳,將這一絲圣德之炁收回后,心神的煩躁之意,亦隨之散去。
“看來,問題遠比我想的,還要嚴重得多。”察覺到異樣,姒伯陽面色一凝,嘆了口氣。
文武失衡的影響,讓姒伯陽的圣德之道走歪了。真正的圣德之道,是潤和萬物,澤被蒼生。
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帶著某種攻擊性,就連姒伯陽看一眼,都有些壓不住心頭升起的火氣。
姒伯陽很懷疑,這種狀況再繼續下去,等不到十萬年成太乙,五十萬年證道大羅。
至多千八百年的時間,就會將圣德之道轉為殺道。
一旦轉為殺道,他的圣德、功德、道德、陰德、福德等幾條道路,都會被殺道所斬。
他的實力,或許會在此后突飛猛進一段時間。但放棄先天五德,走殺道這么個獨木橋,無疑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所以,他迫切的需要穩住圣德的變化,免得文武徹底失衡。
對此,姒伯陽也有自己的辦法,既然文武失衡,那就修一修治世之功。
對一位國君而言,治世之功與開拓之功同樣重要,只是以前姒伯陽沒有機會修治世之功。
在外敵環伺的情況下,姒伯陽要是專注于治世,只怕早就被周圍的豺狼虎豹,給生吞活剝無數次了。
如今大業穩定,周邊的豺狼虎豹,被一一剪除,日趨穩定。姒伯陽又因為殺業過盛,不得不修一修治世之功。
“文治,武功,”
姒伯陽若有所思的參悟著圣德之炁的變化,圣德之道的每一重變化,都讓姒伯陽有了一點新的體悟。
圣德乃是人主所修,其中變化暗合人主之道。
人主者,內圣外王,一圣一王,缺一不可。只做單純的武皇帝,亦或是文皇帝,卻是一條歧路,注定崎嶇坎坷。
最好是以治世之功為主,開拓之業為輔,二者文武兼備,穩定君臣佐使之序,才不失為一條通天大道。
現在姒伯陽所面對的問題,就是武功有余,文德遠遠不足,文武失衡。
“只是,武功好修,文德難成。”
對此,姒伯陽千般心緒,有感而發。
文德與武功相比,確實難修的多。
作為國君,要想修武功,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