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新出的一部作品郝仁的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
“原來是這部啊……《貓和老鼠》!”
不得不說這一部作品真的沒有出現在郝仁的想象之中。
這是一部在前世的時候陪伴了很多孩子童年的動漫,甚至在上大學期間,郝仁在宿舍玩聯盟玩累了,就會打開瀏覽器找到這部作品看起來,而且看的相當有滋有味,甚至有的時候,自家的舍友都會跑到他的吊椅旁邊湊著看。
可以說是一部經久不衰的喜劇動漫,承載了多少人的童年回憶,《貓和老鼠》主要以鬧劇為特色,夸張,暴力,搞笑描繪了一對勢不兩立的冤家對敵故事,湯姆和杰瑞貓鼠之間的碰撞,戰爭,你追我趕,湯姆的狡詐詭計和杰瑞的機敏應對,才有了故事的核心
雖然說是一部美國的作品,但是那些十分搞笑的情節卻能產生普遍的效果,沒有和一些美食一樣會產生不同種族之間的隔閡。
就如同前世的憨豆先生,想必不管是哪一國人看了這種類型的做也很難不發笑。
這是一部結合了啞劇幽默和病態幽默這兩種風格迥異的幽默。
什么是啞劇幽默?
就類似于卓別林的電影,是一種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和夸張的表情營造滑稽可笑的氣氛的一種幽默。
只不過這種啞劇幽默對于演員的素質要求極高,就像前世的時候,能夠與卓別林并稱的喜劇大師恐怕都沒有多少一樣。
不過這種放到動漫上倒是無所謂了,動漫好就好在這里,他通過畫家的手繪,能夠制作出更加豐富的肢體語言和夸張的表情,只不過對其動作細節的刻畫需要吹毛求疵罷了。
但是這一點并不存在什么難點,畢竟郝仁的繪畫實力還是公認的,比卡旗下的其他的畫家的實力也已經在郝仁的教導下節節攀升。
至于說所謂的病態幽默,這就更好理解了。
前世很多人看《貓和老鼠》的時候,就是喜歡看湯姆如何被捉弄,湯姆被捉弄的越慘,笑聲就越大。
這就是一種病態幽默,符合了大多數人喜歡看別人遭遇不幸、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
非要距離的話,就有些類似于前世的吃瓜群眾,就是喜歡湊熱鬧。
《貓和老鼠》也可以說是前世國內很多病態幽默類型動漫的模仿對象,很多國內知名的動漫都對這部作品有一定參考。
就比如有名的《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作品中的羊們有些類似于《貓和老鼠》中的老鼠杰瑞,而灰太狼則是類似于湯姆貓,除此之外,《熊出沒》也是一種很典型的病態幽默類型的作品。
甚至就連表現的形式,都是通過將動物擬人化表現出來的。
當然,只是可惜的是,國產動漫或者電影都帶上了商業的本性,所以無論是熊出沒又或者是喜羊羊灰太狼都算得上是一種快餐化、商業化的作品,只是單方面追求病態幽默,而且角色的動作之類的方面都離貓和老鼠差了十萬八千里。
別看貓和老鼠一集只有短短7分多鐘,但是卻是由一個極大的團隊,150位動畫工作者將他們的全部時間都用于創造加工那些歡樂,音樂,混亂的混合物,單從穿插在片中眾多世界名曲就能看出當初的匠心,全片臺詞極少,絕大多數感情渲染靠表情和動作,這就更需要作品中的人物既要表達出臺詞表達的感情,又不能過于浮夸而導致整體扭曲。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雙方的差距了,也難怪這部作品曾經十二次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及一次艾美獎。
當然,科技在發展,曾經很多手工方面的東西,都是可以用現代的科技進行替代了,
比如說夸張的肢體動作造成的是龐大的繪圖量,在前世《貓和老鼠》制作的時候,科技可沒有現代這么發達,沒有所謂3d建模、沒有轉描技術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