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材雖然不想離開小外孫,可也還是不得不去了云城。
豆豆和菲菲去了新學校,一是要適應,第二呢有些跟不上,畢竟是插班生,所以就請了家教。
孩子學習緊張了,上下學也有得有人接送。
喬根寶和牛桂麗文化水平都不高,兩個人還都報了夜校,所以這接送孩子的任務就交給了喬志材。
按照武家老爺子的意思想專門買個小汽車接送兩個孩子,這也不是不可以的,不過被武倩雲給拒絕了。
孩子還小,就算是有一個有錢的曾外公,也不能讓他們養成少爺小姐的毛病。
而喬志材欣然同意。
這事兒他打心底里就是反對的,自家啥出身自家不清楚啊,那祖祖輩輩都是在土里刨食的,說是八代貧農也不為過。
可不能給孩子養成驕奢的臭毛病。
所以喬志材去了建材鋪子又去了打鐵鋪,給自己焊了一輛三輪車,當時這種車就叫倒騎驢,前面是車斗,三個車轱轆,把車斗弄得干干凈凈的,鋪上軟墊,上學放學,喬志材就騎這臺三輪車。
這時候大街上的汽車可沒有幾輛,最多的就是自行車,再就是這種自家焊的三輪車。
當然了,這些都是零零碎碎的小事兒了。
夏天的時候,基地終于成立了農機廠,本來都是和榆樹縣城的機械廠合作的,可現在明顯的機械廠已經吃不下這么多的量了。
新成立的農機廠專門生產農業機械的,大型的,小型的,中型的,而且改良版的升級版的每年都有。
而且全國各地的訂單都能接到。
榆樹縣城機械廠的老于,因為這個成績已經調到市里去了,但接替他職位的人能力不行,鉆營的本事到很厲害,要不然也不能到這個位置來。
好好的圖紙也能加工出來,但質量和以前就是不一樣,從上到下偷工減料,所以基地自己干脆成了一個農機廠,畢竟不對外都可以,因為他們本身還有個農業集團呢。
喬青玉這里也需要大量的農業機械,還有北城需求量更大。
所以這個農機廠的成立也是勢在必行的。
至此,騰海科研基地也隱隱的有了一座中型城市的雛形。
等電視塔建成了文化宮也完工了,人員到位之后,賀修煜搬回來一臺大彩電。
然后這一天職工只要是沒加班的,都坐在新買的電視機前看科研基地電視臺自己放的電視連續劇。
片頭曲喬青玉熟悉,蘇云瑤也熟悉,但對于其他人來講,那真是新奇的不得了,守在電視機前一眼不眨。
然后這些孩子們白天就會呵呵的比劃著降龍十八掌……
等春去秋來的時候,賀修煜帶領的科研團隊研究出來的重工機械終于出廠了。
這個重工機械的問世,代表著我們國家在重工這一塊終于不再受制于人,不會再看人的臉色,也不會就算是拿著大把的外匯,可人家就是不賣你一個零件。
有了這個重工機械就可以大力發展交通和運輸業,開山架橋,穿鑿隧洞,甚至城市的地下網絡鋪設都離不開它。
至此,世界的格局才真正的發生了變化。
當然了,這些和喬青玉關系都不大,她該怎么過日子還是怎么過。
晚上的時候,賀修煜與喬青玉給兒子洗澡。
洗澡盆是木質的,橢圓形,是賀修煜找人給兒子做的。
剛過十一,基地的暖氣就開始供應了。
外面并不是很冷,只要晚上的時候燒一次暖氣就很熱,屋子里也熱乎乎的。
小家伙特別愛玩水,明明已經能站起來了,平常的時候兩只小手搭著大人的兩只手,那兩條腿蹬蹬的有力氣的很,總是一副躍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