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順口說了句“這么大的雷,嚇死我了。”曹操哈哈大笑“大丈夫怎么可以怕雷呢?”劉備趕緊接口“孔子是圣人,他也怕打雷,別說是我了。”
曹操見劉備連打雷都怕,估計是胸無大志,難成大事,因此也打消了對劉備的猜忌與防備。而劉備這條“隱龍”也是躲過了一劫,巧妙地保全了自身。所以說,關鍵時候,在志向上示弱,可以救命!
還比如,蕭何是西漢開國第一功臣,德才兼備。為了消除劉邦的猜忌,蕭何晚年主動自污名聲,假裝貪戀錢財,好似胸無大志一番。劉邦見狀,心中大喜,也不再猜忌蕭何。因為劉邦認為蕭何只要貪財,就說明志向不大,也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最終,蕭何也成為了西漢開國功臣中為數不多的得以善終的人。
所以說,真正的強者,都懂得在志向上示弱,不顯山不露水,保全好自己,才能得以善終,笑到最后,福報多多。
3、在才能上示弱
《菜根譚》中說“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意思就是說君子的才華,像是玉和珠之類的東西隱藏起來的,別人是輕易看不出來的。才和財是相同的,一個人身上如果過多占用,就要招致他人眼紅與嫉恨,繼而惹禍上身。
韓信,作為劉邦的大功臣,居功自傲,還在劉邦面前炫耀自己才能,最終被誅滅三族。三國時期的楊修,是個大才子,但就是不懂得隱藏自己的才華,老愛在曹操面前炫耀小聰明,最后也招致了殺身之禍。
反觀那些懂得在才能上示弱的人,內藏鋒芒,往往結局很好,能夠笑到最后。比如說,司馬懿自幼聰明大略,才華橫溢,名聲很大,被曹操看中了。但司馬懿不想在曹操手下當官,便裝成風痹癥,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后來,曹操使用強制手段征召司馬懿為文學掾,司馬懿只好硬著頭皮去了。
曹操慢慢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恐有狼子野心,便暗中觀察司馬懿。但司馬懿很善于偽裝,整天勤勤懇懇,盡忠職守,廢寢忘食,最后才使得曹操安心。曹操死后,司馬懿逐漸取得信任,一步步掌握實權。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大將軍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之際,控制了京都洛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自此,曹魏的大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司馬懿成功“扮豬吃老虎”,因此他也常被后世當作是最能隱忍的人。
司馬懿劇照
還比如,唐宣宗李忱在繼位之前,一直裝傻充愣,宮中的人都認為他是“不慧(不聰明)”。但他的這些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遮人眼目,少引起他人注意,好保全自己。李忱繼位后,徹底變了一個人,大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華,堪稱一代明君。
李忱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人稱李忱為“小太宗”。可以說,李忱要是沒有之前的蟄伏才能,裝傻充愣,也就沒有后面的大展才華,以及一世英名。所以說,藏者勝,真正的強者,都懂得在才能上示弱,收斂鋒芒,反而能夠笑到最后,福氣最多!
最后所以說真正的強者,都懂得示弱。越是強者,越懂得謙卑低調做人,正所謂是“地低為海,人低成王!”一個人越是內心強大,越擅長這3種“示弱”——在嘴巴上示弱、在志向上示弱、在才能上示弱,最終更能以弱勝強、以柔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