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看看。”
陳有鳥大手一揮,他一向是個理性的人,講究凡事必有因果。
海岱郡熱鬧依舊,熙熙攘攘,一派繁華。
旺財帶路,來到外面一家大茶樓,茶樓名為“品茗軒”,頗為出名,很多人經常聚集于此,喝茶,聊天。聊天的內容五花八門,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
這兩天,茶樓的一個熱門話題便是關于“陳有鳥”的字和詩詞。倒不是在說這兩樣有多好,而是說它們的價格有多高。
據說,一首陳有鳥所寫的原作短詩,能賣到一百兩銀子。
這個價格,堪稱“天價”,足以媲美一流的名家價位,請那些名家出手,所給予的潤筆費用,也就差不多的行情。
可陳有鳥是誰?
之前的“小有名氣”,其實只局限在一個小圈子里,有那么一撥人欣賞而已。
然而如今,竟弄得街知巷聞,為人津津樂道了。
詩詞的品質,是好是壞,撇開基本的水準,再往上,能達到什么層次,充滿了主觀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爭議。但價格卻是明碼標價,非常直觀。
一百兩一首詩,這樣的價甩出來,立刻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紛紛打聽起陳有鳥是誰來。
古代世界資訊不發達,很多消息的傳播還停留在口口相傳的程度上,至于人樣畫像,更是失真。
因此,想要打探清楚陳有鳥是個什么樣的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好幾天后,人們才獲悉陳有鳥的情況,原來只是一介少年,正在不同流草堂讀書。
于是乎,人們出離憤怒了,覺得受到了欺騙,認為這根本是個噱頭。
不過后來,包括孟夫子在內的好幾位有名望的名儒大家,都口口聲聲說此事為真,真得有人持重金在收購陳有鳥的字畫詩詞,但必須是原作真跡。
這一下,人們信了,無奈市面上陳有鳥所寫的作品少之又少,很難尋找得到。至于上門去求,又苦于不知道陳有鳥住在哪里。
說起來,孟北流,以及陳善本他們,可都一直不知陳有鳥所住的宅院位置。
沒辦法,地方偏僻,陳有鳥又不主動說。
陳翰兄妹找上門,還是在宗族辦事處查詢,問清楚了,然后到這邊找了一番,這才找到的。
居住無蹤,平添了幾分神秘性。人們便去不同流草堂那蹲守,然而這段時日,陳有鳥恰好又沒去上課……
……
“少爺,我去看過了,好幾家的茶肆、酒樓,都在談論你的事。”
旺財滿臉笑容地說道:自家少爺,可真是炙手可熱,一百兩一首詩,簡直等于搶錢。不對,搶錢都沒這么好收入。
陳有鳥面色古怪:“這個套路,典型便是炒作啊。”
旺財不懂,問:“炒作?什么是炒作?”
陳有鳥不回答,皺起眉頭。
炒作,主要是奔著收益去的。問題在于,如果這個屬于炒作的話,最大的受益者便是他自己。對此,陳有鳥卻毫不知情,這就顯得奇怪了。
他不相信有誰會無緣無故地捧自己。
當初孟夫子推薦,已經相當給力,以孟夫子的品性,也不可能做得出重金買詩的事。
那么,到底是誰?
陳有鳥想不出個所以然,對方諸般作為,處處彰顯了人脈和財力,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影響力,從而得知,肯定是一個有相當分量的人物。
“難道說,我從《文心雕龍》搬運來的經典詩作,真得發展出了某個鐵粉?”
他摸摸下巴,若有所思。
旺財忍不住喜悅之情,又問:“少爺,要是他們打聽到了住處,會不會真得跑來堵門,求字,求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