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師答道“確是如此。”
徐茍三“那天師自然對道家淵源極為熟悉了,能否給在下講解講解。”
張天師雖然不明白徐茍三為什么突然會問自己這個,但想來必定與他要講的事情有關,于是便說了起來。
提到道家,世人皆知老子李耳是祖師爺,但若是真正要論其淵源,就要追溯到泰谷二皇,即伏羲、神農時期。后經黃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等人,到春秋戰國時期老子總結前人大智慧,取其精華,從而正式形成“無為無不為”的道家思想。
徐茍三笑道“正是如此,陰符重出人間這事,就得從鬻子說起。”
鬻子的“子”是一個尊稱,他本人叫鬻熊。是周文王姬昌的老師,協助起兵滅商,被封為周朝首席火師。他的子孫從這一代開始起,便改姓熊。
后來,他的曾孫熊繹被封為子爵,建立了楚國。
熊繹只是一個小小的子爵,被分封在僅僅只有五十里的南蠻之地。
這熊繹當時可叫一個慘啊,到了封地之后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那肯定是得先建占卜和祭祀的宗祠類的廟宇了。
好不容易,東拼西湊,把個小廟堂建起來了。
可是窮得連用來祭祀的貢品都沒有,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于是熊繹便帶著人跑到隔壁鄀國去偷了一頭還沒長角兒的小牛。
可是鄀國小牛的主人隨時都有可能找來,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于是熊繹便和幾個好哥們連夜宰殺后祭祀。
這便是楚人偷牛的典故。直到后世,楚人祭祀都是在夜里進行。
周成王分封諸侯以后,在岐陽盟會諸侯。
熊繹和那幾個一起偷牛的好哥們異常高興和激動,這可是楚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諸侯身份出席朝廷召開的盟會。
可是去的話總得帶什么禮物吧。還是窮啊,什么東西都沒有。這個問題又怎么解決呢?
于是熊繹親自去砍桃樹棗樹,又親手做成桃木弓、棗木箭作為貢品,然后屁顛屁顛地跑了過去。
到了岐陽,舉行盟會儀式之前,諸侯們均散坐會場四旁。
能參加這樣的盛會,熊繹這個鄉巴佬心中可得意了。看著豐盛的祭品,心里暗自盤算著到時候帶哪些東西回去,給咱們楚國的兄弟們都嘗嘗。
沒多久,就有大臣出來請各諸侯入席,可是一直到最后都還沒有點到熊繹。
正想找人打聽打聽時,一個奴仆模樣的人過來對他說“你,速去安放濾酒祭神用的香草、和用以標明天子和諸侯席次的木牌,然后再去看守大庭前的火炬。”
熊繹還以為是找錯了人,連忙自我介紹說“我可是楚國的諸侯!”
奴仆指著他的鼻子哈哈大笑“知道你是楚子,今日侯伯以上方可入席。你一個小小子爵,又是蠻夷之族,何以入席?天子之命你敢違抗嗎?趕快去!”
熊繹一口鋼牙都要咬碎了,但在又不敢發作,最后忍著氣含著淚去做下人的事。
再說那幫一起偷牛的小兄弟,算定熊繹的歸期。便組織十里長隊迎接,準備歡歡喜喜慶賀熱鬧一番,以揚國威。
可是熊繹卻是一副鼻青臉腫的模樣回來了。
小兄弟們先是納悶不解,接著便紛紛問起是怎么回事。
熊繹便講述了在岐陽盟會因國小位卑受辱的事。
眾人越聽越氣,更是有性子急的跳起來要去拼命。
熊繹見此情景,緩緩開口說道“兄弟們,是,咱們窮,拿不出什么好東西。但是咱可是真情真意去侍奉他周天子啊。哦,就因為咱們楚國窮,地盤小,兵將少,就可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就這么欺負我們!老子心里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