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阿米爾忙著處理坎尼亞內部城市的問題時。
以陸洲為首的廣寒市建設委員會,收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第一批殖民飛船,在執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建造任務后,即將返航。
更關鍵的是。
這批殖民飛船帶回來了建造廣寒市的一手消息。
由于受到地日磁場影響,以電磁波為通訊手段的無線通訊全都受到影響,廣寒市的建造進度,除了在月球上參與建設的人員外。
地面指揮中心對此一無所知。
可以說,通訊蔽塞極大的提升了廣寒市的建造難度。
因此,此次第一批殖民飛船返航,不僅會帶來廣寒市建造進度的第一首資料,也會極大的振奮眾人的信心。
畢竟,和困難的生存環境比起來,沒有希望才是最令人絕望的事情。
而廣寒市就是人類在末日絕境下的最后希望,整個文明科學城,從上至下,都對它報以難以言表的期待。
航天城。
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跑道上,被殖民飛船起飛損毀的跑道,早在這一個月內就修繕完畢了。
現在有全世界的資源在背后支撐。
文明科學城徹底發揮出了它的科技優勢。
不僅殖民飛船的產能大爆發,用于建筑行業的各式機器人,也在與日俱增。
根據文明科學城工程部統計的數據。
在文明科學城未放開人工智能的生產潛力之前,文明科學城總計擁有建筑類工程機器人1764萬臺。
其中,用于地球環境的工程機器人1731萬臺,用于太空城市計劃的工程機器人33萬臺。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
雖然文明科學城曾經將各種資源在向太空城市計劃傾斜,但由于種種原因,太空城市計劃不得不終止。
導致用于其建筑的工程機器人只生產了33萬臺,還不及地球上各類建筑機器人的零頭。
但自廣寒市計劃開展以來。
不論是文明科學城,還是其衛星城市星環城,基本上都在為廣寒市計劃服務。
因此。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兩座城市就總計生產出各式工程機器人總計307萬臺,一具超越了文明科學城數年的積累!
由此可見。
人工智能一旦放開限制,到底有多么恐怖!
也正是有人工智能在背后做支撐,陸宸才有底氣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在月球建立一座足夠容納上千萬人長期生存的避難所!
地面總控中心。
在天樞號為首的殖民飛船進入大氣層后,塔臺總算接收到了天樞號微弱的信號。
“指揮中心,這里是天樞號!”
“指揮中心收到!天樞號已連接地面主控系統,預祝你們一切順利!”
兩者剛連接上信號,玲就取代了天樞號的智腦,對天樞號進行降落操控。
將總重達七八萬噸的飛船降落到航天城的跑道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讓功能更加強大的玲來操控飛船降落,無疑更穩妥。
總控中心內。
陸宸等人聽到玲控制了天樞號飛船,全都默默松了一口氣。
要知道,地面和飛船失去通訊,不僅為廣寒市的建造帶來很大的困難,也為地月航行帶來了更大的風險。
直到此刻,眾人的心才徹底放了下來。
很快。
一艘接著一艘殖民飛船開始返航。
天樞號、天璇號、殖民者一號到十三號,總計十五艘飛船,全都順利返航。
穩穩的停泊在航天城一望無際的跑道上。
飛船剛剛降落不久,一大堆地勤機器人就涌了出來,拿著各種降溫器械為飛船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