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鶻路口位于整個南部海岸線的左三分之一處。
是一個巨大的極地湖岸,擁有著一座小火山。
湖岸往北是極地內圈的冰川和冰原,往外則是極地海岸線和極地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三岔關隘。
羅姆尼和咆哮打下回鶻路口后,又經過三個月的整頓,在整體把回鶻路口納入麾下之后,整個南部海岸線的統治計劃已然基本抵定。
沒有再建立一個后勤的基地堡壘,羅姆尼在將重建的前進堡壘重命名為守護之墻后,便開始了整個南部計劃的后半段,也就是魔獸軍團的軍團戰(zhàn)役。
整場戰(zhàn)役由咆哮直接領軍,一路從左往右,從西向東平推南部海岸線。
這場平推,大概只持續(xù)了半個月。
原因自然簡單,就是魔獸軍團的實力和規(guī)模過大,又有神級魔獸咆哮·冰熊壓陣。
基本上只要沒圣域級別魔獸的部族,一遇到大軍便趴伏在地表示臣服。
平推花費只有半個月,可收容和整肅所得卻花費了半年。
這半年里,羅姆尼重新規(guī)劃了魔獸們的居住圈,并讓極地冰川的極地矮人們,統一的遷移到海岸線左四分之一區(qū)域上居住,也就是守護之墻后。
在守護之墻后的部分,羅姆尼對極地矮人們進行了農耕化的改革,專職種子回鶻路口找到的極地面包樹,用于基礎糧食的食用供給。
學習了前世現代的種植思維,用當下的荒野種植辦法,羅姆尼成功的滿足了極地矮人們三分之一的口糧需求。
剩余的食物,則從漁獵和養(yǎng)殖中來。
這里需要重點提一下羅姆尼收攏得到的一種最特別的魔獸灌口豬。
所謂灌口豬,是在極地海岸線東段,一個冰川地洞里發(fā)現的。
它們平均等級只有低階,是目前已知的極地魔獸里最弱的魔獸。
之所以它們特殊,主要是因為羅姆尼發(fā)現它們竟然是靠吞噬星辰之力為生。
這個發(fā)現讓羅姆尼與灌口豬同吃同住了好些天,就為了實驗灌口豬的各種特性。
最終羅姆尼得出結論,這種豬好養(yǎng)!
因為吞食星辰之力為能量,所以灌口豬基本不損耗本星球的物質實體資源。
而它們的等階低,所需要的星辰之力極其稀薄。
平均只需要羅姆尼一周天吸納的星辰之力,就可以養(yǎng)活一整個地洞六十頭豬,而每頭豬卻能夠達到三百斤重,這能量和肉的置換比可不低。
于是羅姆尼用聚能魔法陣的勾勒銘文,搭配星辰之力作為牽引,構建出了一個專門的灌口豬養(yǎng)殖場。
這個養(yǎng)殖場劃了三千平方米,是整個守護之墻后的資源產出地中占地最大的。
基于大規(guī)模的養(yǎng)殖便利化,羅姆尼用隕鐵和冰晶各自劃開了不同的養(yǎng)殖區(qū)。
養(yǎng)殖、生產、屠宰、急凍等功能作業(yè)區(qū),全部齊全。
因為有了灌口豬的發(fā)現,羅姆尼總算將所有新納入麾下的極地矮人和大約六分之一的魔獸口糧都準備好了。
剩余沒準備好的部分,羅姆尼將它們還給了大自然。
簡單而言,就是把部分非精銳的魔獸族群,返歸生態(tài)居住區(qū),并讓它們繼續(xù)構建起一個適應的生態(tài)圈和食物鏈。
如同放養(yǎng)放牧一般,羅姆尼將大半個南部海岸線的魔獸們,都當成了自己草場上的牛羊,在養(yǎng)著也在驅使著。
另一部分沒被返歸自然的魔獸族群,則成了羅姆尼精銳魔獸軍團的一員。
這部分魔獸群體,則有十四個。
分別是極地雪獅、極地六足羊、極地冰系地行龍、血腥猛犸、冰川三角龍、冰牙虎、極地尾錘龍、極地雪貓、天青飛蛇、海岸線水獺、近海跳跳蛙、雪地鳥以及冰川雪鹿,還有極地冰熊。
套用平推時的部分布局,又新增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