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安說完,就發現湯姆的表情似乎很奇怪,如同百花齊放,他從未見過。
自1857年世界性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破產的工廠企業銀行數不勝數。不過,湯姆一直認為美國糧食還是足夠的。小麥們可不會理會這些,依舊會茁壯成長。
現在他發現他犯了一個想當然的錯誤。
這些糧食去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唯獨不會跑到窮光蛋手里。19世紀西方,沒有后來的社會保障制度,甚至沒有糧食儲備制度,千萬別拿中國歷史套西方。開拓團是獨一份。
如今開拓團的糧食收購價格相對美國其他地方,只是略高,但已經足夠導致糧庫建一個,滿倉一個。
另兩個糧價高點是加州和北方大城市。還記得么,湯姆曾經在加州倒騰過大米,搞垮了一個囤積居奇的家伙。
有書上的記載是這樣的,1857年,美國糧食生產過剩,出口猛增。
真的過剩么?忍饑挨餓的美國非農業人口無錢消費而已。并不是所有行業都有高工資的。鋼鐵工人有的每月能賺3040美元,那是因為這是這個時代的高科技產業。兩萬噸出頭的鋼產量,又能有多少人是鋼鐵工人?
糧價跌到一定程度,裝船運往歐洲就是最佳選擇。這并不魔幻,無論什么時代都是正?,F象。
所以,這時的美國就跟現代的印度似的,國內吃不飽,卻把大量的糧食用來出口。
有人說相對于1800年,19世紀中期美國糧食產量翻了四倍,不缺糧。然而他們不會告訴你美國人口增加了多少。我告訴你,從500萬增加到3000萬。就算糧食有富余,也是有限的。農業機械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剛起步。如果隨隨便便就解決了糧食問題,鬼才會去搞這些玩意,這無利可圖。
甚至有人得出一個滑稽的結論因為美國人飯量減少了。簡直無下限。
不過即便如此,美國人吃的也比歐洲人更飽。這就是歐洲糧食價格更高的原因。
還記得前文么?19世紀西方人身高只有1米6幾,歐美人均壽命只有40歲上下。營養不良到如此地步,你告訴我糧食過剩?
21世紀前,從來就沒有什么生產過剩,只有分配瓶頸。計劃經濟絕不是空想家發明的。
農民的糧食是無法直接賣給消費者的,自己運輸到遠方銷售成本高到能虧掉褲子。只能賣給湯姆這種擁有大宗運輸手段的資本家。那邊饑餓的人群尤其是失業的,卻又買不起更多。資本家會如何選擇?當然賣給歐洲以獲取更多的利潤?。M渡大西洋只要十幾天的功夫。
而湯姆的選擇是賣給中國人,如今90天就能到達上海。那邊還在打仗,據說有的地方已經一片哀鴻遍野,糧食經常有價無市~銀子再多不能當飯吃?;爻踢€能帶回中國移民和各種中國舶來品。他還記得會計們的報告,在美國適合航運的沿途收糧,集中到某個沿海城市,比如紐約或者新奧爾良,然后視價格和航運目的地,或賣到歐洲,或賣給中國人。湯姆當時的批注是,在保證開拓團滿倉的前提下,盡量賣到中國去。
湯姆收購的糧食比一般資本家更多,他的大型飛剪船,裝載量普遍都在10001500噸。而自從前幾年波士頓造船廠第一艘開建以來,這個船廠的船臺上就沒停過。每三個月就能下水一兩艘,最高時同時開建三艘。不過另兩艘通常是中小型。如此大客戶,以至于波士頓船廠已經把湯姆像祖宗一樣供起來。這兩年太不景氣了。
南北戰爭前,美國的工業品處于被歐洲吊打的狀態,沒有關稅保護,本身就是茍延殘喘。經濟危機的來臨把美國北方上上下下都折騰的夠嗆,再也無法支撐了。失業而又饑餓的人群是什么狀態?是個人都明白。再不破釜沉舟發動戰爭取得一線生機,美國北方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