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茶端給各人后,吳緈瑜在何志遠身邊坐了下來。
“第一件事,就是釣魚中心配套設施要改進,之前,我們只想到餐廳、自炊區(qū)、休息區(qū)、小賣部,但是吸引力還不夠。”
“有這么多還不夠?”張銘驚訝的說。
“當然不夠,首先,我們要從游客的心理去考慮問題,吸引游客的眼球,抓住游客心里想要的,才能長期的經營下去。”
“怎么吸引顧客?垂釣中心只有魚啊!”張銘說道“把魚的品種放多一點?”
“呵呵!這個是肯定的,但是你別忘了我們這里是農村,要想到結合農村的優(yōu)點、特色,去滿足游客的心理,”何志遠笑著說。
張銘聽了何志遠的一邊想一邊嘀咕“農村的優(yōu)點?特色?”
隨即抬趕頭說道“農村的優(yōu)點不就是更貼近自然嗎?特色能有什么呀?”
何志遠笑道
“對,農村空氣好!清新!所以我們要在釣魚中心周圍,改造、美化環(huán)境。”
“至于特色,就在農民的家里,也就是蔬菜,雞鴨鵝等家禽。”
何志遠說道“農村的蔬菜沒有農藥,家禽都是吃的自家的糧食或者野外的活食,沒有添加劑和激素,這些都是綠色食品。”
吳錦東說“確實,這些都是城里人喜歡的東西,但是,不會叫村民拿到釣魚中心去叫賣吧?”
緊接著又說“這樣東一個西一堆的,也影響釣魚中心的經營的環(huán)境。”
“所以說,釣魚中心之前規(guī)劃的那個配套設施還不完善。”何志遠說
“除了之前的配套設施還要增加農產品的展示區(qū)、經營區(qū)。”
“再說,釣魚中心周圍有河道,我們可以用網將河面阻隔起來進行養(yǎng)殖,增加鴨鵝的養(yǎng)殖數量。”
張銘聽了以后直接叫好,說明天去和馬橋村的龔金喜主任商量,由村里牽頭,讓村民參與養(yǎng)殖。
吳緈瑜聽了,在旁邊也高興的插言道“這樣不就解決了所有問題了嗎?”
眾人都開心地笑了起來!
張銘急切的又問“那農家樂又是怎么操作呢?”
聽了張銘的話,何志遠笑著說“不急,這正是我去了蕪州以后,想到的第二個問題。”
“在釣魚中心的最北面,不是有一座面積有三百多畝的山丘嗎?我就想在那里開發(fā)。”
“為什么要在那里開發(fā)呢?”張銘不解地問道“那里除了十幾戶養(yǎng)殖的漁民,并沒有其他的東西。”
何志遠聽了張銘的話,看了眾人一眼說“因為那里有山有水,而且村民少。”
吳錦東聽了笑了笑說“那個土山也就三四十米高,能算山?土丘東面那個活水湖,也沒什么用處。”
“錦東,土丘也是山,夠開發(fā)利用就行。”何志遠說“農家樂就開在靠湖的土山上。”
聽了何志遠的話,張銘忍不住問“為什么要開在靠湖的那個土山上,河邊不行嗎?”
何志遠笑了笑說“我沒說在河邊不行啊!在山上開發(fā),面臨湖面,給人以登高望遠,心曠神怡的感覺。”
“在河面上開,臨水而建,配上水生植物,其畫面感覺一定好。”
“我問過當地幾個漁民湖水也就一、二米深,所以,我們開發(fā)時,在淺水區(qū)多種水性植物。”
眾人聽何志遠說了以后,都深表贊同,眼前出現一幅幅美麗的畫畫。
“張哥,你最近把手上其他的事先放一放,先忙這事!”何志遠說“你的工作量一下子加大了。”
張銘點了點頭說“沒事,先抓重點,一些小事可以布置給下面的人去做。”
“嗯,具體的事你安排,”何志遠說話后,不忘問了一句“哦!對了張哥,你建工局的同學明天大概什么時間到安河?”
“今天在云都見過面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