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傅青云早早的起床,感覺腿腳又比昨日靈便了不少,已不用拐杖支撐,心中歡喜,在屋子外來回走動,喜形于色。林叔見他已行動自如,以為他只是昨日趕路崴了腳,休息一晚已經康復。
用過早餐,傅青云準備好筆墨紙硯,喚來林正君,說道“正君,今日開始,我就教你識文習字。”
“好啊、好啊!”林正君歡呼道。
“正君,你可知道讀書的意義何在?”傅青云問道。
林正君嘻嘻笑道“讀了書,能寫好文章,能做朝廷大官,過人人羨慕的好日子。”
傅青云搖頭苦笑道“正君,讀書不是為了寫錦繡文章,更不是為了做官中飽私囊,過腐朽日子。若如此,不讀書也罷。”
“那讀書有何用?”林正君瞪大眼睛問道。
傅青云抬頭望向門外,兩眼漸漸放空,想起了前世中的點點滴滴。自幼父母遭遇不幸,被孤兒院阿姨帶大,學堂里的驕子,遭遇車禍的噩夢,人生的夢想戛然而止。短短的人生歷程,對于讀書,自己又何曾有高明的體悟,只是感覺讀書是自己少年時期唯一的快樂罷了。對人生的思考,恰恰卻是在遭遇車禍癱瘓之后,才有了一些粗略的思考。至墜江以來,兩世為人,目睹百姓流離,蒼生倒懸之苦,對讀書乃至人生的意義,才有了超越同齡人的深刻感悟。
傅青云回頭深深凝望了林正君一眼,緩緩道“讀書是為了養正氣、明事理,修身以做人,兼濟天下,為天下蒼生謀福祉,才不枉在這世上走一遭。”
“那如何才能讀好書?”林正君點頭問道。
“讀書之人,當首要立志。人貴有志、有志則不會淪落為下流;第二要有膽識,有識方知學問無窮,不敢得一而驕;讀書還須持之以恒,勤習不怠,厚積薄發,如愚公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日。”傅青云道。
林叔在旁豎耳聽著,連連點頭,心中暗贊傅青云果然是真才識學,教授有方。
自此之后,傅青云每日認真教習,林正君也是相當的聰明伶俐,學得相當的快。
會學之人往往會教,識文習字之時,傅青云就引經據典講述一些歷史典故,人物史實,林正君學得更是興致盎然。
林叔對傅青云的才華是由衷的佩服,對傅青云更是禮遇有加,伺候周到,每次賣完牛肉回來都會給兩少年帶一些甜食、香餅之類稀罕之物。
劉氏兄弟和林叔交情深厚,兩家人有來有往,經常串門,鍋不分家。劉氏兄弟也是有空就向傅青云請教,還常常跟著林政君一起聽傅青云講授歷史典故,不亦樂乎。如此一來二往,傅青云與眾人感情是愈加深厚。
而傅青云儼然成為了林家的一份子。林叔對他禮敬如賓,親如己出,時間一長,則是親過于賓;而傅青云父母早亡,自懂事之時就沒有感受過家庭的溫暖,眾人對他呵護備至,他是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林叔遠出走商后,傅青云則在家用心教林正君研文習字,兩個少年自然關系最是要好,名為師生,實為兄弟,情比骨肉。
傅青云沉靜、林正君好動,雖心性有異,但年齡相若,興趣愛好相同,都是愛打愛鬧、爭搶好勝的年齡。所以學習之余,兩少年就常常到劉縯兄弟家中纏著傳授武藝。但劉秀常常忙于農務,不是種田就是賣米,劉縯則不事家務,成天的舞刀弄槍,與一群劉姓宗室子弟、江湖朋友廝混,常常夜不歸宿,偶爾在家閑耍,才傳兩小子幾手江湖功夫。
其時民風彪悍,武風極盛,青壯年都愛使刀弄槍。城里有鏢局、武館傳授一些外門功夫,如長拳、短拳、虎拳、鶴形、擒拿之類外門功夫。在這亂世之中,習練的人尤其的多。練習得好的,尋常七八人也難以近身。而那些內門功法,往往都被名門大派、武術世家所掌握,秘而不宣。
而江湖名門大派則多建在郊外清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