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青木真人聞言一愣,轉(zhuǎn)頭朝小獸看去,驚疑道“不會吧?”
方青石笑笑道“《異獸志》記載‘神州有獸焉,狀如豚,名當康,其名自呼,見則天下大穰’,指的正是此獸。當康三歲時開靈智,能懂些人言,善辨忠奸,喜與至誠至善、性靈通透之人為伴,一旦認主,終生跟隨,不離不棄。”
傅青云面帶微笑聽著方青石說話,青木真人卻不解道“觀主,這靈獸和鳳凰谷滅門有何關(guān)系?”
方青石呵呵笑道“你真是個榆木腦袋!如果青云是大奸大惡之人,當康怎會認他為主?”
青木真人跺腳道“觀主,當康縱然是靈獸,但那些古書上的玄虛說法,豈能當真?”
“你呀…!”見青木真人一副慍怒不解的表情,方青石無奈的搖搖頭,遲疑半晌,指了指天,輕聲道“他的傳人,會是奸惡之人嗎?”
“他的傳人!”青木真人大驚,驚疑的上下審視傅青云半天,幡然醒悟道“原來如此!是大光……!”
“噓!”方青石止住青木真人繼續(xù)說下去,叮囑青木真人道“今日之事,只在你我二人知道,切莫外傳!”
青木真人點頭道“觀主放心,就是把我頭割下來,也絕不泄露一句。”
“多謝觀主!”傅青云感激道。
傅青云這才明白,方青石對他倆如此客氣,原來是因為自己繼承了伏羲大帝的“光明神咒”的緣故。
伏羲神咒傳下兩大傳承,一是“光明神咒”,一是“伏魔神咒”,兩篇神咒一陰一陽,包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玄妙,蘊含陰陽二數(shù)之宇宙大奧秘,有改天易地之能。伏羲大帝深感此咒有違天和,為鬼神所忌,遂將神咒中“地法天,天法道”,顛倒乾坤、移山倒海之法抹去,只遺下“人法地”修身法門留于后世。因只余下半部神咒,后世稱之為“大光明經(jīng)”和“大魔王經(jīng)”,被視為正宗的道家傳承。
“大光明經(jīng)”雖然消失世間,但一直被道家視為玄門圣典;而“大魔王經(jīng)”雖然也是正宗道家傳承,卻被世人視為魔門之物。也正因如此,“大光明經(jīng)”缺失,魔宗以擁有“大魔王經(jīng)”一直自詡為道家正統(tǒng)。
方青石火眼金睛,從傅青云的武功家數(shù)看出他得到了“大光明經(jīng)”傳承,道家圣典重回世間,因此才如此激動。
方青石叮
方青石道“青云,你們今日光降敝觀,是否為‘大魔王經(jīng)’胭脂玉璧而來?”
傅青云點頭道“正是!胭脂璧是琯琯先祖遺物,琯琯想將玉壁帶回魔島神王殿,了卻戰(zhàn)神蚩尤遺族心愿。”
“兩大經(jīng)典能聚到一塊,當然是玄門一件天大的喜事。”方青石為難道“崔發(fā)的公子崔紫山雖已看破紅塵,但他會否將胭脂璧交與你們,還要看他的意愿。”
琯琯道“觀主大德,不為魔經(jīng)心動,讓小女子佩服。”
方青石呵呵笑笑,對青木真人道“師弟,你去喚紫山過來吧。”
“是,觀主!”青木真人再無猜疑,當即轉(zhuǎn)身去喚崔紫山。
不一會,青木真人帶著崔紫山過來。崔紫山見到傅青云和琯琯,微微一驚,隨即坦然下來,在下首落了座。
傅青云見崔紫山恬淡從容神態(tài),知道他已然是看淡了江湖名利爭斗,心中向道,不由得暗暗稱奇。
方青石道“紫山,你可愿意將胭脂璧交還神王殿?”
崔紫山淡然道“胭脂璧本是魔島先祖之物,我這就物歸原主吧。”
琯琯大喜,沒想到崔紫山這么爽快,當即接過胭脂璧,高興道“多謝公子!公子既然已誠心向道,我和公子之間的恩怨就此一筆勾銷。”
崔紫山訕笑道“此處已經(jīng)沒有公子,只有紫山道士。”
傅青云道“紫山道長,我見過令妹了,就是令妹讓我們來此處找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