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寧縣縣城不大,真正有圍墻圍住的地方也就方圓一里有余,其余的房子都是些鄉下村民靠著城墻邊而建的棚戶區,不僅雜亂而且環境秩序都不太行。
因此青寧縣內其余七家武館雖然面積較小但是都是修筑在城內,唯有長春武館由于開館年齡太長,而當時的武館館主又沒有太多銀錢買地,以至于雖然武館場地面積最大但是位置卻是僅挨城墻邊緣地帶,雖在城內卻也屬于城中較為偏遠的地區。
下午淋雨練完拳后,吃過飯食,眼瞅著天際殘陽已然西落,大多數雜役弟子已然各自回家休息,李長春領著陸修來到武館最偏僻的一個練拳房間之中,開始正式傳授陸修長春武館拳法核心的呼吸心法。
“小五,一晃眼你便已經來到武館七年,如今你的拳法造詣已然相當不錯,差不多也算是達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了,想來你也能夠感受到你在修煉拳法時進度已然越來越慢,一種無形的瓶頸開始慢慢禁錮住你前進的腳步。”
“這是因為你缺乏拳法心決的原因,按照你之前的進步速度我本以為你大概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會走到這一步,因此師傅本打算在你十八歲成人禮時再將拳法心決傳授于你。”
“但既然你現在進步如此之快,為了不耽誤你修煉的速度,為師如今就提前將我們長春武館中最核心的配套呼吸法傳授于你。”
“陸修,上前一步,聽拳經!”
陸修聞言當即上前一步,躬身下拜,面容嚴肅的聆聽教誨。
“練拳有云,首重鍛體,其次專一,切忌雜而多端,或見異思遷,為求捷徑誤入旁門,或不知火候,欲養生而反戕生。”
“蓋武祖曾言,煉氣當求道法自然,行之得法,不可偏差急進,貪功求勝。”
“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氣聚則生,氣亡則死,天地萬物無有不需氣而存身者。”
“人生之初,胞胎之內,以臍帶而呼吸先天太和之氣;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斷于口鼻,下斷于尾間,但求返本還原,行脈以存嬰兒先天之氣也矣。”
“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舌抵天池,拳意存心,神清則六欲不生。”
“開口吐濁氣,自鼻吸而后入丹田,呼必呼盡,吸必吸滿;抿口合齒,舌頂上腭,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以心領氣,以氣隨心,謂之心息相依矣。”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吸長呼短,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煉津化氣,如飲長生酒,吐惟細細,若存若亡,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
“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聽訓之弟子,懂否?”
陸修聽著李長春口中所講之拳經,心中雖懂了個大概,但更多還是疑惑縈繞于心,此時突聽李長春結束時一聲暴吼,不覺有些愣在了當場。
“師傅,這拳經弟子勉強算是懂了個大概,十分也算是通了七分,可這分明是靜功的修行方法,咱們長春拳難道和其余拳種不同,沒有在習練之時同樣配合的呼吸之法嗎?”
陸修撓了撓頭,面容憨厚中帶著些許疑惑的看著眼前滿臉得意的李長春詢問道。
“練拳者,多好勇斗狠,喜兵械廝殺之術,難求長生;而我長春拳法的創始人百年前本是一道家居士,因此此拳拳力雖綿綿不絕卻不求一味殺傷,更多的還是以鍛煉身體、壯大體魄為主。”
“是以其余拳法多走的是打斗習武之時的呼吸法,而我長春拳獨練靜功,于平心靜氣之中求取拳術之中本身所蘊藏的術和道理,以此來磨練出自己獨有的動功之勁。”
“此勁若成,將不再拘束于何門何派之拳術,而我長春拳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