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水西岸燕軍大營。
“將軍。”屈庸稟報道“剛剛斥候來報,不久前淳于中突然傳出高呼,似乎全城的齊人都在高呼‘大王萬歲,太子萬歲’。”
樂毅一怔,奇怪的道“是齊王地在冊封齊公子冀為太子嗎?”
說著,樂毅又皺眉道“齊王地抵達淳于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憑齊公子冀的聲望與功勛,要冊封其為太子,應該早就冊封。
可是,齊王地之所以沒冊封,那是因為齊王地與齊公子冀鬧出矛盾,所以冊立太子的事情才拖了這么長的時間。
但,今天,齊王地卻突然冊封太子了···”
樂毅目光一沉“看來齊王地父子開始向對方妥協,二者可能開始合流了。”
屈庸一驚“將軍,若是齊人內亂結束,這對我燕軍而言是一件不利的事情。”
說著,屈庸又遲疑道“不對,將軍,現在淳于城中的齊軍數量對我們而言已經沒有壓倒性優勢,就算現在齊人團結起來,也未必是我們的對手啊。
齊人現在團結起來,難道是打算出城作戰嗎?”
“不。”樂毅想了想,然后沉吟道“齊人合流未必是為了現在出城與我們決戰,可是是因為城中齊軍實力不足,所以齊王地父子因為畏懼而不得不相互妥協。
又或者是···”
說著,樂毅仔細想了想,然后看向南方道“可能是楚國那邊出了問題!此時此刻,對我齊燕兩國而言,唯一的變數就是楚國了。”
“楚國!”屈庸遲疑間。
此時,趕到濰水燕軍不久的樂乘走過來稟報道“將軍,屈景將軍來信。”
樂毅聞言,從樂乘手中接過信函一看,臉色一變,驚道“果然是楚國那邊出了問題。”
說著,樂毅將信函傳給屈庸道“屈景將軍來報,經過楚國屈氏的打探,楚國已經決定出兵救齊,但條件不是之前謠傳的讓齊國割讓郯城以及魯國,而是讓齊國以太子為質。”
屈庸看罷信函,大驚道“將軍,剛剛齊王地在城中冊封太子,難道就是為了向楚國求援,打算送太子去楚國為質?”
樂毅臉色沉重的點了點頭“十有八九便是如此。”
樂乘聞言,急道“將軍,現在楚國在齊楚邊境駐扎了八萬大軍,若是齊國送太子于楚,然后八萬楚軍北上救齊,那我們燕軍危矣。”
屈庸滿臉擔憂的看著樂毅道“將軍,若是楚軍北上,那我們怎么辦?”
樂毅聞言,不禁沉默了。
若是楚軍大舉北上救齊,那在齊地的燕軍怎么辦?
跟齊楚聯軍在楚國作戰?
這是不可能的,一旦楚國來援,各地齊人聞之,必紛紛起來反抗。
所以,一旦楚軍來援,那燕軍就只有退回燕國這一條路?
只是···
燕軍可以退,但他樂毅卻不能退。
若是他不能回去,那他帶到齊國作戰的燕軍怎么辦?他自己又怎么辦?他在薊都為質的族人家小又怎么辦?
??????
或許,只能分裂齊國,并將秦國拉入局中,以秦燕兩國之力支持北齊,以對抗楚國支持的南齊。
這樣,燕國就能從容割取濟北之地。這樣,他就算是能報答大王的知遇之恩。這樣,他就能離開燕國并保住在薊都的族人了。
想著,樂毅沉吟許久,然后在屈庸與樂乘緊張的目光中,開口道“現在齊王地還只是剛剛冊封太子,齊太子還未去楚國為質,我們現在還不用擔心。
傳令,立即派出探子去南方關注楚軍,一旦楚軍大舉北上,立即來報。”
“諾。”
“傳令,讓斥候嚴密監視方圓五十里的動靜。”
“諾。”
“傳訊給將軍屈景,請他繼續打探楚國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