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后所有的秦國大臣都懷著不同的心思再次聚到了一起。
作為嬴連繼位之后的召集的第一次大朝會,這次的效果可以說是十分的不錯。
嬴連并沒有如同之前其中一些大臣所擔(dān)心要對他們這些簡公時期的舊臣動手,畢竟簡公臨死之前進(jìn)行的那場可以說是浩劫的屠殺讓剩下的秦國大臣都變成了驚弓之鳥。
對于嬴連他們之中的大數(shù)人心中是有愧的,畢竟當(dāng)年簡公奪位的時候他們這些選擇了作壁上觀,沒有堅持自己對于嬴連的忠誠。
他們也不知道這位剛剛以魏國質(zhì)子身份繼位為秦國國君的公子,對于他們這些人會如何安排。
所幸,嬴連并沒有像當(dāng)年簡公登位之時所做的那樣在朝堂之上掀起一陣風(fēng)波。
嬴連所頒布的“國中大臣各司其職,一律不動。”政令讓這些人都深深的松了一口氣。
既然新君已經(jīng)做下承諾,那么他們以后也不用再惴惴不安地生活著。
但是他們的心中還有一個恐懼那就是自秦武公之時起就在秦國盛行的人殉習(xí)俗。
本來這些秦國大臣對于人殉之事十分地不以為意。
甚至他們的長輩死后他們也會殺幾個奴隸陪葬,以此來顯示自己作為貴族的地位尊崇。
但是什么事情別人做了倒沒有什么,一旦到了自己的身上那就是天大的事了。
他們害怕自己同僚經(jīng)歷的那場慘劇會在自己的身上發(fā)生,那么他們努力一生所獲取的權(quán)力和地位不都隨時會離自己去嗎?
“不行,這絕對不行。”這些平日里還有些齟齬的大臣在這件事情之上終于達(dá)成了一致。
秦簡公沒有想到這臨死之前這一次行動竟然讓他曾經(jīng)的這些不同理念的舊臣們達(dá)成了一致。
而這卻挽救了后世成千上萬可能會被主人家當(dāng)作殉葬品殺死的奴婢,更是讓后世一位嬴氏子孫的墓中多了讓后世之人膜拜的文化瑰寶。
當(dāng)然這些是后話,我們還是把目光轉(zhuǎn)向此時的秦國。
既然已經(jīng)打定了主意要勸說秦公嬴連廢止人殉,那么這些秦國大臣立刻開始了行動了起來。
他們覺得自己人微言輕,就算他們聯(lián)合進(jìn)言勸說秦公頒布廢止人殉的法令,秦公嬴連也不一定采納他們的建議。
于是他們準(zhǔn)備找一個在秦公嬴連面前能說得上話的人充當(dāng)他們的代表。
思來想去他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這個人就是老太師甘涼的獨(dú)子甘龍。
他們選擇甘龍的理由一共有三點(diǎn)
其一,甘龍所在的甘氏家族是正統(tǒng)的秦國老世族,而且還是秦國老世族中比較開明的。對于秦國人殉的陋習(xí),甘氏家族從來都是深惡痛絕。相信甘龍不會對廢止人殉這個提議做出反對意見。
其二,甘龍可以說是秦國之中和新任秦公嬴連最為親近的人。
在秦公嬴連還是公子之時他就是公子嬴連的侍讀,后來跟隨秦公嬴連一起前往了魏國為質(zhì),如今更是被擢升為九卿之一的典客。
如果列舉此時能在秦公面前說得上話的臣子,甘龍一定名列前茅。
其三,甘龍本人也是敢于擔(dān)當(dāng)。這次大朝會之上在一致決定出兵的秦國諸臣面前甘龍說出割地的提議,并將少府王櫟說得躬身認(rèn)錯。
盡管其中有秦公嬴連暗許,但是依然可以看出甘龍此人敢于任事,敢于擔(dān)當(dāng)?shù)男愿瘛?
綜合以上的原因諸位秦國大臣一致決定前往太師府,請求典客甘龍?zhí)嶙h廢止人殉的提議。
此時,他們心中的最佳人選甘龍,卻是站在自己父親的身前。
聽著這位在秦國政壇沉浮了數(shù)十年的老人對新任國君嬴連的評價。
“龍兒啊,咱們的這位新君可是不簡單啊。”
看著這個幾年之前還帶著少年人傲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