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的曙光。
“諸位的想法甘龍知道了,甘龍也是對人殉之事深惡痛絕。但是人殉畢竟是秦國數百年來一直奉行的習俗。祖宗之法怎可輕變。”
但是甘龍說出的這番話卻是讓一直期待著秦國大臣們一陣失望。
就在這時剛剛那位站起來唱《黃鳥》的公孫離卻是再次站了出來說道“道隨時移。
現在的秦國與數百年之前的秦國怎么能夠相提并論。
當年穆公接受五羖大夫的建議改革秦國官制,并作三軍設三帥。
這才使得秦國國力強盛,聞名于山東諸侯。
如今秦國剛剛遭遇慘敗,人力匱乏,正是該鼓勵生育增加人口。
如何還能繼續實行這弱秦的人殉之策。”
就在奉常公孫離說出道隨時移的時候,甘龍的心中就是一陣的大喜。
再聽到穆公變革之時他眼中的笑意就再也掩藏不住了。
“奉常剛剛的話語十分有理,甘龍從中獲益良多。諸位怎么看?”
此時的甘龍裝作一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樣子,然后還謙虛地向眾人請教道。
而看到甘龍已經有答應的趨勢,其余的那些秦國大臣都紛紛表示同意剛剛奉常公孫離剛剛說的話。
“好,既然大家一致同意。不如由奉常將剛剛的至理名言書寫于竹簡之上。寫完之后,甘龍立刻進宮拜見秦公。”
“固所愿,不敢辭爾。”
甘龍的提議立刻就得到了在場所有秦國大臣的附議。
然后在眾人的注視之下,剛剛眾人說的話都被奉常公孫離用篆書寫在了空白的竹簡之上。
等到寫完之后,奉常公孫離小心地將竹簡捧起,輕輕吹干還未干透的墨跡。然后將這份事關他們身家性命的竹簡鄭重地交到了甘龍的手中。
“典客,有勞了。”
等到甘龍接過這卷竹簡之后,他們一齊向著甘龍躬身拜道。
“為諸君,為秦國,甘龍義不容辭。諸君就聽甘龍的好消息吧。”
說完之后甘龍頭也不回的向著甘府門外走去,那里有甘府侍者準備好的馬車。
等到馬車緩緩駛離之后,眾人都一臉敬重地看著那輛漸漸消失的馬車。
“典客可真是一個君子啊。”
“是啊,有此一子甘氏恐怕又要興盛數十年了。”
“諸位,趕緊回去告誡族中之人,人殉這事可是不能再干了。今日我們拿別人殉葬,保不齊將來秦公就會拿我們殉葬啊。之前的同僚就是前車之鑒啊。”
“有理,有理。”
眾人在甘府門前說了一番之后就各自離開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們走后,甘府的內侍就急忙向著府中跑去。
“哎。”
聽到了侍者剛剛稟報的內容,老太師甘涼放下了手中的竹簡長長一嘆。就是不知道這聲長嘆到底是為誰而嘆,是秦國大臣,是甘龍,還是秦公嬴連。
……
“這么說廢止人殉這件事是那些大臣提議,由你甘龍來交給我了嘍。”拿著剛剛看完的這卷竹簡,嬴連一臉沉思的說道。
事實上,甘龍提出的廢除人殉,這事嬴連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因為在原本歷史之上,甘龍迎他回國之后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廢除人殉,積蓄人口。
但是嬴連沒有想到的是,這里面也會有老世族的手筆。
“果然這些人才是秦國最容易改變的人啊。百姓們還會因為那些陳舊的思想而不想改變,不去改變。這些人只要讓他們看到利益,他們就成為秦國變革最堅定的支持者。”
將手中的竹簡交給一旁的吳起之時,嬴連頗有感觸地說道。
“反之,如果他們的利益被觸犯了。他們又會成為秦國變革最為強大的阻力。他們才不會關心秦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