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自己手被握住的吳起在一聲回應的諾聲之后,與秦公嬴連一起昂首闊步的踏進了這座關乎秦國國都涇陽城威嚴的涇水大營之中。
進入涇水大營之后,嬴連感覺自己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與外界關中平原那種讓嬴連感覺到的安靜祥和不同,涇水大營之中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訓練場景。
在這里數量眾多的步卒們揮舞著屬于自己的武器肆意地揮灑著自己身上的汗水。
在這里身手矯捷的騎卒們騎著自己身下的戰馬任意馳騁。
就連近些年在中原諸國已經略顯疲態的戰車兵們也是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已經有些疲憊的身軀,架著屬于自己小隊的戰車綻放著它曾經的輝煌。
不知為何?
看見這些人嬴連就感覺到了一股安全感。
思索了一會兒之后嬴連明白了。
這些人之所以會如此辛苦地訓練就是為了有一天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之際,他們可以挺身而出。
“這些都是我秦國的大好男兒啊。”想到此處嬴連不禁感慨而出。
“是啊。”
聽到嬴連的感嘆之后,吳起也是輕聲附和。
等到嬴連的視線看來,吳起繼續說道“吳起為將多年,也練過不少的兵。在吳起的印象之中,魯國的士卒訓練精熟,但是卻少了一股舍生赴死的精氣神。”
“魏國的兵卒雖然能戰、善戰,經歷戰陣也是不畏生死。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魏國優厚的士卒作為支撐。如果有一天魏國衰落了,負擔不起那龐大的軍費開支了,魏軍的戰斗力也會直線下降。”
“但是秦軍士卒給吳起的感覺卻是迥然不同,他們仿佛是天生為了戰場而生。無論敵人多么強大,無論他們身處怎樣的絕境,他們都會拼盡全力讓敵人感受到最沉重的代價。”
“一年之前的河西之戰如此,那五千云陽烈士更是如此。”
回憶著自己曾經訓練過的各國士卒,吳起話語之中帶著是對秦軍士卒的無限敬佩。
“師兄說的沒錯,我秦人就是天生為戰場而生的,幾乎每一位秦人的生命之中都要經歷數次大戰。”
“自我秦國立國之日起,我秦國的戰爭就一天沒有停止過。我秦國的每一寸國土都是我秦人手持長劍打下了的,我秦國的每一寸的疆土之上也浸染了我秦人的鮮血。”
說完這些嬴連緩緩的閉上了自己的雙眼,腦海之中原主的記憶從塵封中緩緩揭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用著悲壯的聲音,嬴連唱完了這首代表著秦軍不屈的戰歌。
在嬴連吟唱著這首秦軍戰歌的時候,吳起就是那么靜靜地站在他的身后一言不發。
“那么秦公可知為何悍不畏死的秦軍,會在這數十年的大戰之中接連戰敗嗎?”等到秦公嬴連吟唱完畢之后,吳起向著他發出了問題。
“請師兄賜教。”
從后世而來的嬴連對于秦軍的困境自然是十分的清楚,但是他想聽聽這位歷史之上的兵家亞圣對于秦軍的落后到底有何高見。
“其一,秦軍編制落后。”在嬴連發問之后,吳起也沒有藏私直接將這些日子看到的說了出來。
“秦軍的編制已經沿用了數百年。這種編制應對數千乃至數萬人的戰爭還算是綽綽有余。”
“但是如今諸侯之間爆發的動輒數十萬人的大戰,讓這種落后編制所暴露出的指揮不靈,統屬不一,士卒各自為戰等問題。很顯然如今的秦軍的編制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
說完吳起從懷中掏出了一疊寫滿了篆書的少府紙,鄭重地將它們交到了秦公嬴連的手中。
“這是?”
看著吳起遞來的少府紙,嬴連有些疑惑。
“這是吳起汲取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