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出征的號令已經下達隆隆的戰鼓已經敲響,伴隨著戰鼓聲的是秦軍將士吶喊著的誓言。
在各自將軍的帶領之下,秦軍將士們開始按照先前演練的有序的離開了誓師的校場。
經歷了這次誓師之前他們的心中有過恐懼,有過擔憂,甚至有的人動起了逃跑的念頭。
但是這次誓師讓他們明白如果他們再不進行反抗的話,下一個經歷浩劫的就是他們的家鄉,就是他們的親人。
為了保衛他們的家鄉,為了保護他們的親人,為了保護這個艱難崛起的秦國他們別無選擇。
他們只能拿著手中武器和那些天殺的義渠人干一仗,他們要用手中的武器在那些義渠人挺直腰板地說一聲不,他們要讓那些義渠人知道秦人絕對不是他們可以肆意欺凌的羔羊。
二十年那樣任義渠大軍在秦國之地肆意殺戮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如果那些義渠人還敢來的話,那么迎接們的就是秦軍手中雖然有些破碎但是依舊可以殺人的長劍。
雖然在和來勢洶洶的義渠大軍的戰爭中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將會將自己的生命永遠留在異鄉,但是他們也是無怨無悔。
嬴連的承諾讓他們知道,這個國家絕對不會在他們死后就遺忘他們。他們的遺體將會被葬在秦國歷代先君安息之處。
他們的英靈將在那里看著,看著這個國家一天天變得更加強大。甚至他們將看到百萬秦軍從驪山腳下緩緩走過向著東方出發,去統一已經戰亂數百年的亂世。
如果他們能夠看到那一天,那該有多好啊。
沒有了心中的顧慮,看清了前路的方向,緩緩走動的秦軍士卒們的腰漸漸挺得筆直。
這支秦國大軍開始顯現出了強大的一面。
“大軍來了,大軍來了?!?
當身穿著黑色鎧甲的秦國大軍行進到主干道之上時,一位位早已翹首以盼的秦國百姓們紛紛激動了起來。
但是不知為何?
盡管他們心中激動,但是他們卻是被大軍的氣勢所感染漸漸平復下他們心中的激動。
沒有剛剛的喧鬧,沒有平常之時的議論,更沒有了人多之時的推搡。
他們就這樣看著一位位秦軍士卒從他們的面前緩緩地走過。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不知是誰起了頭,亦或是在場身穿著黑衣的秦國百姓心中的共鳴。
面對這些出征的將士們,秦國百姓們自發地開始唱起了這首秦軍的戰歌。
一開始只是幾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秦國百姓開始加入了歌唱的隊伍之中。
到了最后那些行進之中的秦國士卒也開始附和起了這些秦國百姓,他們的嘴中也開始唱起了無衣。
在那個時候秦國國都涇陽城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無衣這首戰歌。
“將軍,是否下令阻止士卒唱起這首戰歌。無衣太過悲壯,出征之時高唱此曲恐怕是不吉之兆,對于接下來的戰事也是不利啊。”
聽著前后的士卒嘴中都開始唱起了無衣,一名軍官來到了主將吳起所在的戰車身旁一臉擔憂的問道。
“不,恰恰相反。無衣雖然悲壯,但是卻蘊含著一股戰意。有了這股戰意,我們秦國才能擊敗強敵,才能戰無不勝。”吳起一句話阻止了秦軍軍官的行動。
看著自己身邊的秦國士卒們吳起若有所思,在思考了一陣之后,吳起向這支大軍下達了自己作為主將的第一條軍令。
“告訴將士們。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