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略的通讀了一遍吳起給自己的親筆信,聽著加上一旁傳令兵子揚的敘述的戰役經過,嬴連將心中對于吳起贊賞毫不掩飾的說了出來。
在叫好之后嬴連再次將視線放在了那張親手所寫的親筆信之上,這次再看嬴連卻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從那這封信的字里行間之中嬴連看出了一位主將在面對敵軍進攻之時的鎮定自若,一位統帥在指揮大軍之時的舉重若輕,一位兵家在謀劃之時細致入微。
再次看完了這封親筆信之后嬴連心中已經沒有了剛剛的興奮,他現在有的只有敬佩,對于歷史之上這位“兵家亞圣”的敬佩。
此戰如果不是吳起領兵的話或許能贏,但是絕對不會取得如此大勝,最多也只是一個慘勝。
“能夠得到左庶長真是我秦國之福啊。”
在思索了良久之后秦公嬴連說出了這么一番話,話語之中滿是對于自己這位師兄的崇拜。
“啟稟秦公,左庶長在我等面前也常常說此生能夠遇到像秦公一樣能夠毫無保留地信任他的君主他這一生也就無憾了。”
秦公嬴連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是站在他面前的傳令兵子揚卻是聽得清清楚楚。
在聽到秦公嬴連對于左庶長吳起的贊賞之后,傳令兵子揚是真心為自己的左庶長吳起而感到高興。同時他也不忘了將吳起曾經在他們面前說的肺腑之言說給嬴連聽。
聽到了傳令兵子揚的話之后,秦公嬴連的心中一時之間有些五味雜陳。不知為何他就想到了初見之時在面對魏國上卿翟璜的招攬之時說的一句話“吳起此生的忠誠就交托給公子了。”
“師兄啊,師兄啊,師兄啊。”
最后不知如何表達心中情感的秦公嬴連只能連說了三個師兄,以此來表達自己此時對于吳起這位師兄的尊重。
“不知秦公可否讓老臣一觀左庶長所寫的親筆信?”
就在秦公嬴連在回憶著自己和吳起的過往之時,一個蒼老的聲音卻是從他的身后傳了過來。
聽到這個聲音之后秦公嬴連立刻就收起了自己思緒,手中吳起所書寫的親筆信交到了此時正被甘龍攙扶著的老太師甘涼的手中。
“彩。”
“彩。”
“彩。”
在看完了吳起所寫的親筆信之后老太師甘涼立刻說出了三個彩,一個比一個聲音高昂,一個比一個有氣勢。
“秦公說的不錯,能有左庶長如此大才確實是秦國之福也是秦公之福。”
在說完了三個彩字之后太師甘涼繼續說道,他的話里行間透露出的都是對于吳起的贊賞。
“吳起在前不久不是拜了太師為師了嗎?有如此優秀的弟子也是老太師之福啊。”
看著對于吳起如此贊賞的老太師甘涼,秦公嬴連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畢竟是他將吳起這位大才招攬到秦國的,同時他也不忘捧一下眼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
“在軍事之上此子已經是大成了,老臣恐怕拍馬也比不上了。唯一能傳授給這位弟子的恐怕就是這一生的經驗了,老臣有些枉為人師的感覺了。”
在聽到嬴連提起吳起自己的弟子之后,老太師甘涼的臉上是一臉的自豪。說實話能夠收下這么一位弟子,他這位老師也是有光的啊。
不過他的心中也在考慮到底怎么樣才能將自己的一生的經驗交到吳起的手中。
經過這次大戰之后吳起在秦國的威望可以說是僅次于秦公嬴連,等到大軍結束戰事凱旋回國之后一個左庶長恐怕不能獎賞他的功績了。
再加上老太師甘涼很明白在結束這次大戰之后,秦公嬴連和吳起、自己的兒子甘龍以及自己身邊的這一些秦國年輕一代即將掀起一場對于秦國影響深遠的變法。
到那時吳起作為變法的主要領袖面對的可就不是戰場之上的明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