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銳士,多么熟悉的一個名字。
還記得初到魏國之時,魏侯魏斯為了給予當時還是公子的嬴連一支可以復位的力量,就將駐扎在魏國都城安邑的五千魏國甲士交到了他的手中。
嬴連自然是將這支當時自己手中唯一的軍隊交給了曾在歷史之上訓練出魏武卒的練兵大家吳起所統領。
并且為了激勵自己不忘秦國,秦公嬴連給這支軍隊取名“秦銳士”。
這一轉眼數年過去了,這支秦銳士在大良造吳起的訓練之下已經成為了一一只訓練有素的精銳。
在數月之前槐谷之戰中,吳起身邊的半支秦銳士就抵御住了義渠王中軍數萬人的多次進攻,為秦國大軍全殲義渠王大軍贏得了寶貴的戰機。
后來剛剛經歷惡戰的秦銳士百里奔襲,在當天夜晚對留守的義渠大軍營地發起了突然一擊。
在秦銳士強力的攻勢之下義渠士卒心膽俱裂,紛紛放下武器逃遁,根本不敢與秦軍將士正面交戰。
可以說通過這兩次大戰的洗禮,現在的秦銳士已經成為了天下之間數一數二的強軍。
吳起所制定秦軍改革綱要第一點就是要裁撤秦軍之中年紀過大,戰力薄弱的士卒,從秦軍之中選拔優秀人才進入秦銳士之中。
吳起此舉的目的不僅僅是要為秦銳士擴大規模,更是要為秦國建立一支隨時可以調動,戰力強大的中央常備軍。
理解了吳起的這一點的意圖之后,秦公嬴連視線下意識地看向了吳起,發現他依舊是風輕云淡,眼中沒有一絲擔憂的神情。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經過了這次指揮二十萬人縱橫千里的大戰役之后,吳起身上名將的風采愈發顯露出來了。
“師兄以為我秦國應該將銳士維持在一個什么樣的規模?”看著面前的吳起,秦公嬴連沉聲問道。
面對秦公嬴連的詢問對面的吳起成竹在胸的說道“啟稟秦公,吳起以為兵不多而在治。精銳的士卒才是一個國家軍隊戰力的保障,至于那些烏合之眾數量再多又有何用?”
“所以吳起以為我秦國應該將秦銳士的規模維持在五萬左右。”
說到這里吳起忽然眼神一動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話鋒一轉說道“正如吳起剛剛和秦公所說現在我秦國的外患并不緊迫。魏國東進,義渠無力,短時間之內我秦國不必考慮外部的壓力。”
“再加上秦國剛剛經歷了兩場大戰國力不足以支持大規模的軍隊,所以吳起以為秦國可以先將銳士的規模擴充至兩萬,以防備國內可能出現危機。”
說完了自己對于秦銳士的規模之后,吳起對著秦公嬴連躬身一拜。
在吳起說完之后,坐在他對面的秦公嬴連卻是陷入了沉思。
將銳士的規模擴充到兩萬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別看戰國之時各大強國動不動就是出兵數十萬,但是這其中的大部分是臨時征召的農民兵。
而吳起所要建立這支秦銳士可是不事生產,不繳賦稅的中央常備軍,和那些農民可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思來想去之后秦公嬴連終于作出了決定。
一聲手掌拍擊幾案的聲音打破了書房之中的安靜,緊接著秦公嬴連決絕的聲音就出現在了吳起的面前。
“既然大良造這么說了,那么我秦國就先建立這么一支兩萬人的秦銳士。”
看著眼前一臉堅定的秦公嬴連,吳起的臉上不由得浮現了一絲笑容。
吳起知道他過去沒有看錯曾經的秦國公子嬴連,而現在他也不會看錯如今的秦公嬴連。
“諾。”
等到秦公嬴連命令完畢吳起收起了自己臉上的微笑,恭敬地站起身來對著秦公嬴連躬身一拜。
在決定了這第一項之后,秦公嬴連將自己的視線再次回到了吳起所制定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