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書信一封嬴連即刻派人去請公輸先生,此等大才我秦國多多益善。”
說完秦公嬴連就迫不及待地將幾案之上的筆和紙交到了吳起的手中,然后敦促他快快書寫。
面對秦公嬴連的舉動吳起反應只能用啞然失笑來形容了。
不過想到君臣初見之時秦公嬴連對于自己毫不隱瞞的招攬之心,吳起也就釋然了。
就這樣吳起被秦公嬴連催促著開始書寫招攬公輸平的信件,而秦公嬴連自己自然是繼續(xù)閱覽吳起所制定的秦軍改革綱要了。
而吳起接下來的內(nèi)容讓秦公嬴連的心中更加地驚詫。
吳起的第三條提議的內(nèi)容說的竟然是訓練一支能夠長距離,高機動持續(xù)作戰(zhàn)的騎兵部隊。
對于戰(zhàn)國之時的軍事改革世人首推魏國吳起發(fā)明的武卒制與趙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
其實最適合推行胡服騎射的國家不是趙國,而是秦國。
首先秦國地處西陲之地與戎狄雜居,秦國上層的服飾雖然受到中原諸國的影響而多以寬袍大袖為主。
但是普通的秦人平日里穿的就是短衣,也就是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
其次秦國以善于養(yǎng)馬而著稱于世,秦國的良馬可是秦國重要的出口商品。
這也就是為什么義渠大戰(zhàn)之時,一萬秦國騎兵可以在騎射之上與半游牧的義渠騎兵打得有來有回的原因。
因為他們幾乎和那些游牧之民一樣,生在馬背,長在馬背,將馬當作自己的第二條生命。
所以秦國實施胡服騎射不僅有天時地利,更有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