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秦國大良造吳起在涇陽市集向聚集的數萬秦人宣示秦國變法已經過去了好幾天的時間。
經過當日在場親眼見證此事的數萬人的不斷傳揚,這個消息如同一陣風暴一般迅速席卷了整個國都。
在涇陽的街頭巷尾之上,客棧酒肆之中,無數的涇陽百姓們口中談論的就是這么一件關系著秦國未來的大事。
而現實也正如大良造吳起在政務廳中所預料的那樣。
作為生活在秦國國都的涇陽人,聽慣了來自秦國各地消息,見慣了來自天下各處的豪杰。
因此涇陽人的見識也不是秦國其他地方的普通秦人可以比擬的。
在那五條法令張貼出來之后不久,在一位位賢才的解讀之下,涇陽中大多數秦人已經能夠看到此次秦國的變法的好處。
他們相信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一定能在當今秦公嬴連和軍神大良造吳起的帶領之下變得更加富強。
但是對于大良造吳起以及他所主導的這次變法而言,獲得涇陽秦人的支持不過是計劃的第一步而已。
吳起所要進行的下一步動作就是趁著這個秋收之后的寶貴時間,將秦國變法的第一批法令遍傳秦國各地。
以便秦國各縣在明年春季耕種之前將此次五條法令所涉及的各項領域初步解決。
時間緊,任務重。
這幾日秦國各大官署的官員們總是能夠看到一個行色匆匆的大良造。
這一日大良造府中的空地之上,一位位身著秦國官服的官員們正筆直著站立在此處。
他們在此等待的目標正是此次秦國變法的實際執行者大良造吳起。
如果有人能夠近距離觀看他們的話一定能夠發現,雖然這些人的身上穿著秦國的官服,但是他們卻與普通的秦國官員有所不同。
頭頂佩戴的軍爵發冠,身上所體現的獨特氣質,以及那若有若無的殺氣,都能體現出他們曾經的身份。
軍人。
曾經上過戰場,與外敵浴血奮戰過的秦軍軍官。
“大良造到。”
隨著大良造府侍者的一句報號,這些人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眼神銳利地盯著那個從門外走來,行色匆匆的黑色身影。
“參見大良造。”這些秦軍軍人士氣如虹的對著站在他們面前大聲吶喊道。
沒有用秦國官員拜見上官的同行禮儀,這些秦國官員參見吳起時用的是秦軍的軍禮。
“吳起見過諸位。”吳起同樣以軍禮回應這些秦軍軍人。
當在場的秦軍軍人再次看到大良造吳起的回禮之后,他們臉上的表情發生了極其巨大的變化。
如果說普通秦人看到大良造吳起的表情是尊崇的話,那么這些秦人看到大良造吳起的表情只有一個,那就是狂熱。
哪怕是深陷絕地只要有吳起在場,秦軍將士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定會勝。
這就是大良造吳起這個戰無不勝的秦國軍神帶給秦軍將士的信心。
在這些秦軍軍人看著吳起的時候,大良造吳起的視線也同樣在他們身上一一劃過。
看著他們每個人身上的干練之氣,大良造吳起帶著幾分笑意說道“好,不愧是從我秦軍數十萬將士之中選拔而來的賢才,一舉一動之間都彰顯我秦軍軍人的氣勢。”
“多謝大良造贊賞。”聽到大良造吳起的夸獎,這些秦軍軍人紛紛以軍禮道謝道。
贊賞完之后自然就來到了正題。
面對這些秦軍軍人大良造吳起沉聲問道“知道將你們召集在此處是因為什么嗎?”
聽到大良造吳起的詢問,在場的秦軍軍人一個也答不上來。
因為從始至終他們就沒有得到過關于任務的任何消息,之前還身處大營訓練士卒的他們接到命令之后便來到了大良造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