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公嬴連兩人說完之后鄉老王乙便要離開,只見他邁著緩慢的步伐走向了不遠處的房門。
待到走到房門前之時,鄉老王乙好似記起了一些什么,轉身回頭看向了秦公嬴連二人。
面對秦公嬴連兩人,鄉老王乙輕聲詢問道“后生既然是出來游學的,那就應該不急著離開吧?”
聽到鄉老王乙的詢問,秦公嬴連與將軍全旭互相對視一眼,隨即向著鄉老王乙回道“晚輩不急倒是不急,鄉老有話可以直說。”
“其實也沒什么。就是幾日以后,我們李邑之中有一對新人就要舉行昏禮的最后一步親迎了,想邀請你們兩位一起去做個見證。”面對兩人眼神之中的迷惑,鄉老王乙沉聲訴說道。
聽到鄉老王乙對于自己兩人的邀請,秦公嬴連在思索了一番之后,給出了他做出的決定。
“昏禮乃是人生大事,更何況是鄉老盛情相邀,晚輩自然是欣然接受。只是恐怕這幾日要叨擾鄉老了。”
在說完這番話之后,秦公嬴連便向著鄉老王乙躬身一禮。
在看到秦公嬴連的這一禮之后,鄉老王乙一邊上前扶起秦公嬴連,一邊笑著對他說道“你能夠留下來參加我們李邑的這一次新人昏禮就是給我老頭子面子,又怎么能說是叨擾呢?”
“天色也不早了,老頭子也不便多留了。你們也趕了一天的路了,趕快休息吧。”
說完這番話之后在秦公嬴連和將軍全旭兩人的注視之下,鄉老王乙緩步走出了房間,臨走之時還十分貼心地給兩人關上了門。
看著鄉老王乙離開房間,聽到那一聲關門之聲后,將軍全旭迅疾來到了秦公嬴連的身旁。
面向秦公嬴連,將軍全旭帶著幾分疑惑問道“秦公,我們兩人真的要留下來參加這個什么昏禮嗎?”
聽著將軍全旭有些不愿的語氣,秦公嬴連出聲寬慰道“既然老人家已經盛情相邀,我們也不好拒絕啊。況且,我對這個昏禮還是有些好奇呢?”
曾經翻過一些歷史書的嬴連知道,鄉老王乙話語之中的昏禮其實就是后世人們常說的那個婚禮。
之所以戰國時代婚禮被稱為昏禮,是因為在這個時代婚禮通常是在黃昏之時舉行,取陰陽往來、陰陽交匯之意。
在后世,嬴連見慣了各種樣式的婚禮;但是來到戰國時代之后,他卻是沒有見識過如今這個時代的昏禮。
既然鄉老王乙盛情相邀,這么個好機會秦公嬴連又如何會放棄呢?
就在秦公嬴連期待著能夠見識到這個時代的昏禮的時候,一旁的將軍全旭卻是有些無奈的看著他。
看著秦公嬴連眼睛之中閃爍著的期待之情,將軍全旭自己是無論如何也勸不動秦公嬴連離開李邑,和自己一起前往狄道縣城了。
停留在李邑之中的這幾天,裝扮成游學士子的秦公嬴連經常帶著自己的護衛將軍全旭李邑的田間地頭四處走動。
一開始,李邑農人見到秦公嬴連這個陌生人還有些防備之心。
后來經過鄉老王乙的介紹,再加上表明了自己游學的士子之后,秦公嬴連漸漸被李邑眾人所接受。
這些農人開始在秦公嬴連面前聊些日常瑣事,說些家長里短,對此秦公嬴連總是抱著一副很感興趣的模樣。
那些李邑農人們看見秦公嬴連這么一個士子卻對他們農人之間的家長里短感興趣,心中不解之下紛紛出口詢問。
每當這時,秦公嬴連總是會搬出千年后的詩圣杜甫的名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作為對這些人的回答。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秦公嬴連是在通過探聽他們的家長里短,來了解他治下普通農人的生活。
經過這幾天的不懈努力之后,秦公嬴連對于他們這些人的生活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總的來說,自秦國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