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秦公。”
當這些秦國重臣起身之后,秦公嬴連的視線從身前每一名秦國眾臣的臉上掃掠而過。
看著這些身形筆直地站在自己身前的秦國重臣,秦公嬴連忽然回憶起了兩年之前那場由世族發動的反叛。
雖然腦海之中關于那場叛亂依舊清晰,但是面前群臣之中不同面孔還是讓秦公嬴連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
在這短短兩年之中,因為沒了反叛失敗而元氣大傷的老世族的掣肘,由秦國國府所頒布的新法,迅速在秦國各地推行開了。
在新法實施了四年之后,秦國各地都紛紛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整個秦國都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改變。
四年之前那個因為兩場大戰而快要油盡燈枯的秦國已經徹底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國力日漸強盛的秦國。
在國力漸漸變得強盛的背景之下,在秦國朝野之上,不知何時突然出現了一種特別的聲音。
既然國力已經恢復甚至比之前的秦國更為強大,那么是不是該尋找一個對手來檢驗一下秦國變法的成果了?
這個特殊的提議一出來便引起了秦國朝野上下的一致熱議,幾乎每一個涇陽之人都在討論著該拿哪一國小試牛刀。
在這些人之中有人提議秦國應該再次集結重兵進攻河西,一舉收復在戰爭之中丟失的河西土地。
這個提議在提出的一瞬間就贏得了大半涇陽秦人的同意,但是在考慮到那個橫壓當世的魏國以及它身后站著的韓趙兩國之時,那些同意的人也都放棄了這個提議。
這個提議被否定之后,這些人又提出了一個更加符合實際的提議。
那就是派兵北上,消滅北方那個與秦國較量了數百年的殘敵義渠,徹底奠定秦國北方的安定。
相較于上面那個與魏國大戰的提議,這個提議的可操作性更高、難度更低的提議立刻贏得了幾乎所有涇陽人的同意。
涇陽秦人的熱議愈發熱烈,漸漸地他們的提議傳到了秦國重臣的耳中并被最終送到了秦公嬴連的案頭。
面對這股民意從涇陽城逐漸向整個秦國傳遞的趨勢,秦公嬴連的心中對于這個提議也是愈發地重視。
這次秦公嬴連率領諸位秦國重臣拜祭英靈殿,也未嘗沒有希望借此凝聚軍心民意的打算。
作為身上流淌著熱血的秦人,身為這個國家的君主,秦公嬴連知道這個國家從來都沒有什么以德報怨的說法。
秦人信仰的永遠都是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只要有人敢惹秦國,那么迎接它的都是無休止的進攻,無論勝敗。
在秦公嬴連思索著未來對義渠的反擊戰時,站在秦公嬴連面前的秦國重臣們也在看著秦公嬴連。
經過了兩年的時間,秦公嬴連已經漸漸褪去了往日的青澀,變得愈發成熟了起來。
不久之后,秦公嬴連將正式加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年男子。
這些秦公嬴連治下的秦國重臣們都在期待,期待這位年少便展現出英明睿智的秦公能夠將秦國帶向一個更加強盛的程度。
“秦公,請。”
一聲呼喚打破了秦公嬴連與秦國重臣那種和諧的氛圍。
而在這聲呼喚之后,秦公嬴連今日祭拜英靈殿陣亡將士的儀式也就算是正式開始了。
在宦者令的一聲聲安排之下,秦公嬴連始終懷著一顆尊敬之心完成了英靈殿的祭拜儀式。
在儀式完畢之后,秦公嬴連看著擺在面前的一塊黑色無字碑,臉上忽然出現了一絲決絕之色。
“我秦國的英靈們你們放心,你們的仇秦國永遠都不會亡。嬴連決心用整個義渠來為你們陪葬。”
……
在回返都城涇陽的路途之上,秦公嬴連并沒有讓大良造吳起回返車駕,反倒將他召到了自己的秦公車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