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關中之地,驪山。
作為分隔華夏南北的秦嶺的一條支脈,坐落在秦國關中之地的驪山山勢蜿蜒,山上樹木郁郁蔥蔥。
因為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驪山因此而得名。
在后世驪山之所以被人熟知,除了那秀麗無雙的風景和關于它的美麗傳說之外,還和一個人有關。
這個人正是中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正是將他的陵墓設在了秦國腹心之地的這座驪山。
此次,秦公嬴連率領群臣離開國都涇陽,所要前往的目的地正是這座坐落在秦國關中腹心之地的驪山。
說得更加明確一點此次秦公嬴連來到驪山,乃是為了祭奠四年之前在云陽以及抗擊義渠的戰爭之中死亡了秦國烈士們。
四年之前義渠二十萬大軍趁著秦國河西大敗南下侵略,云陽五千守軍在主將白復的帶領之下死戰不退,以身殉國。
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后,秦公嬴連下令在驪山之地修建英靈殿,安置在那場戰爭之中死亡秦軍將士的靈位。
去年秋季也就是在云陽之戰三年后,秦國少府王櫟終于向秦公嬴連稟報了秦公嬴連稟報了驪山英靈殿修建完畢的消息。
今天,正是云陽之戰爆發四周年的日子,秦公嬴連率領秦國全體重臣前來驪山英靈殿拜祭那些為了秦國的安定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們。
一陣整齊劃一的腳步聲出現在了驪山英靈殿前的廣場之上,而這些腳步聲的主人乃是身穿一身玄黑色甲胄的秦銳士們。
“全體都有。”
“在。”
“分列左右。”
“諾。”
隨著為首的一名秦銳士軍官的一聲令下,結成方陣的秦銳士們迅速分散開來,形成了一條供人通行的道路。
當所有秦銳士士卒們都到達各自的崗位之后,這位秦銳士軍官順著這條道路徑直來到了隊伍的最前方。
在將每一名秦銳士臉上的神情都盡收眼底之后,這名秦銳士軍官向著他面前的這些秦銳士大聲下令道“執戟。”
“諾。”
秦銳士軍官的這一道命令剛剛落下,迎接他的便是一道震動天地,恍若一人的回應聲。
隨后,分列在道路兩旁的每一名秦銳士士卒將手中長戟用力砸在了腳下鋪設的石板之上,金石交鳴之聲立刻聲震四野。
在擔任護衛與儀仗的秦銳士準備就緒之后,身穿著玄黑色秦國官服的秦國重臣們便沿著秦銳士排出的這條道路一直向前。
在到達英靈殿前的廣場之后,這些秦國重臣全都自覺地分列在兩側,默然無語地等待著最重要之人的登場。
“秦公到。”
隨著隨行宦者令的一聲高喊,身穿著秦國國君禮服的秦公嬴連先是緩步走過了由秦銳士派出的道路。
在此之后秦公嬴連腳下不停,快速穿越了分列在廣場兩側的秦國群臣們,來到了存放著秦國英靈的英靈殿大門前。
緩緩站定之后,秦公嬴連開始慢慢打量起了這座由秦國少府眾多工匠以及民夫,花費三年時間才修建而成的英靈殿。
入眼所及,整個英靈殿的形制與秦國的其他建筑并無二致,唯一特別的是整座英靈殿全都是由黑白兩色組合而成,除此之外再也沒有第三種顏色。
當走近這座由黑白組成的英靈殿之時,秦公嬴連感覺自己仿佛被某些東西所影響,心中忽然生出了一股肅然起敬之感。
“拜見秦公。”
“拜見秦公。”
“拜見秦公。”
三聲來自群臣的拜見聲響徹在了英靈殿之前的廣場之上,也將秦公嬴連從那種特別的情感之中拉了出來。
看了看自己面前的這些秦國重臣們,秦公嬴連面容肅穆,向著他們大聲說道“諸位起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