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軍主將百里都親筆所書的戰書送達的蜀軍大營之際,沉寂數月的秦蜀褒斜道戰場再度燃起了硝煙。
作為秦軍與蜀軍在正面戰場之上的第一次大規模交鋒,這場大戰牽動著秦國蜀國雙方高層。
對于消滅了從陳倉道進軍關中的蜀軍的秦國而言此次大戰若是勝了,郿縣大營所屬五萬大軍再加上陳倉大營八萬將士將會在南鄭城下會合。
如果真的到了那時,戰爭的天平將徹底落在秦國這方,這場秦蜀南鄭之戰將會以秦國完全勝利而告終。
對于還不知道奇兵已經被消滅了蜀國而言若是此戰勝了,南鄭之地將會徹底落入他們的手中。
甚至在蜀國兩支大軍的夾擊之下,作為秦國腹地的關中之地也將遭受蜀軍兵鋒的侵襲。
到了那時,秦國與蜀國之間秦國占據優勢的局勢將會被徹底扭轉,蜀國的勢力將會由華夏西南擴展到西北之地。
再退一步,就算從陳倉道進軍秦國關中的大軍失利了,憑借此戰的勝利蜀國也完全可以與秦國打出一個對峙的局面。
可以說這一場戰役決定的不僅僅是雙方各自五萬大軍的命運,更是事關整個秦蜀南鄭之戰的進程。
所以對于此次褒斜道之戰,無論是秦軍主將所率領的五萬郿縣大營士卒,還是蜀軍主將杜定所率領的五萬南鄭守軍,都拿出了全力以赴的架勢。
“嗚……”
“嗚……”
“嗚……”
伴隨著一陣陣古樸而又悠長的號角聲,原本顯得十分空曠的大地之上忽然卷起了兩團漫天的塵煙。
在兩團席卷漫天的煙塵之后出現的,是一隊隊身披鎧甲,手握利器的秦蜀兩方士卒。
“嗚……”
又是一陣夾雜著幾分古樸氣息的號角聲,秦國與蜀國兩方的士卒在距離對方還有數百步的地方齊齊停下了腳步。
“全軍聽令,列陣。”
“諾。”
在站在中央戰車之上的秦軍主將百里都的一聲令下,一面玄黑色的主將大纛旗在風中烈烈作響。
伴隨玄黑大纛的舞動,剛剛還處在行軍隊列之中秦軍方陣立刻開始變換陣型,向著利于作戰的方陣轉變。
位于秦軍方陣之前的是以劍盾步兵為首的近戰力量,兩軍未接戰之時他們是秦軍強弩手前方最為強大的依仗;而在兩軍接戰之后,他們手中的長劍又會變成收割敵軍生命的強大武器。
位于秦軍方陣之后的則是以強弩兵為主,床弩為輔的秦軍遠程打擊力量,他們也是秦軍陣中最為致命的一只力量。
秦軍箭陣,這個在歷史之上因為秦弩改良普及而威壓了整個時代的強大力量,再次出現在了這支名為“秦軍”的軍隊手中。
而為了彌補秦軍強弩射程與威力不夠的缺陷,秦器監終于在原來戰國床弩的基礎之上改良成了一款可以伴隨大軍通行的床弩車。
有了這款床弩車與秦軍弩兵手中的改良秦弩形成高低搭配,秦軍弩兵向敵人傾斜的箭雨必將更加地致命。
護衛在秦國弩兵兩翼的則是一排排由長戟兵組成的致命戟陣,那粼粼寒光所顯露出來正是令人心生寒意的殺戮氣息。
除了這些步兵以外,在馬蹬馬鞍大量裝備部隊以及北方義渠之地的秦人加入秦軍之后,此時獨步天下的秦國騎兵也出現在了戰場的后方。
如有必要,這些手握騎兵弩,腰懸長劍,腳下還放著一桿騎兵長槍的強大騎兵將會沖破敵軍的防線,直取敵方的要害之處。
“啟稟將軍,我軍已經列陣完畢。只要將軍一聲令下,我軍隨時都可以向對面的蜀軍發動最猛烈的進攻。”
一刻鐘之后,來自副將全旭的一道稟報聲,讓身為秦軍主將的百里都將視線從對方還在列陣的蜀軍陣中抽離了出來。
環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