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陳倉大營八萬精銳士卒從陳倉道進軍南鄭之地后,秦國在南鄭之地上投入的軍隊數量已經達到了整整十三萬之眾。
站在南鄭城頭之上看著那駐守著十三萬大軍的營寨,原本還對秦軍拿下南鄭的決心有所懷疑的蜀軍將領卻是再也說不出半分懷疑。
任誰都可以看出秦國之所以會不顧其中花費的海量人力物力,而將十三萬大軍部署在南鄭城下,為的正是為了拿下這座由秦國親手修筑而成的城池——南鄭。
面對城外虎視眈眈的十三萬戰力強大的秦軍精銳,就算是有城高池深的南鄭城作為依仗,就算是城中有五萬蜀國守軍增添膽氣,卻是依舊沒有一名蜀軍將領能夠說出自己一定可以守住南鄭城的話語。
在過去的數百年之間蜀國就沒少敗于秦軍之手,更不用說和城外那支比之以往仿佛脫胎換骨一般的精銳秦軍了。
到了此時,無論是那些往日里位高權重的蜀軍將領,還是那些堅守在城頭之上普通士卒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上方一片戰云正在逐漸匯聚。
至于這朵戰云何時爆發,決定權根本不是城中蜀軍可以掌握的,一切的一切還要看駐守在南鄭城外的十三萬秦軍的了。
就在南鄭城中人正在為了即將到來的大戰而憂心忡忡之時,秦軍營寨的主將大帳之中卻也是一片沉悶的氣氛。
身為十三萬秦軍主將的百里都正一臉凝重地看著自己前方那幅南鄭平面圖,而他身旁站著則是同樣神情的奉常子車明。
“數十年前厲共公派遣庶長修筑南鄭城,就是為了將它打造成南鄭之地的政治、軍事以及商業中心。為了保證南鄭城可以抵御外敵入侵,庶長是比照雍城樣式來修筑這座城池的。”
“恐怕當時的厲共公和庶長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當年他們苦心孤詣設計出來抵御外敵的堅固城墻,今日卻成為了后世子孫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這也是造化弄人啊!”
回憶著面前這座南鄭城往日與今時,奉常子車明在苦于南鄭攻略的同時,也不免生出世事無常之感。
聽著耳畔奉常子車明那夾雜著幾分無奈的慨嘆,主將百里都雙眼之中卻是生出了一絲決絕之情。
“數十年前,秦國國力衰微導致大片疆土落入敵人之手。如今,當我秦國國力漸漸恢復之際,我們就是要將這些疆土一點一滴地收回來。”
“北疆要收,義渠之地要收,這座由我秦人親手所修筑的南鄭城更是要收。”看著地圖之上那座城池,主將百里都堅定說道。
雖然主將百里都沒有提到那個名字,但是奉常知道老將軍的心中應該還埋藏著一個名字——河西。
將自己的思緒再次拉回了眼前的戰局,奉常子車明沉聲說道“將軍,南鄭城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如果選擇強行攻城的話,恐怕我軍所需要承受的傷亡會難以估量。”
“是啊。”
聽到奉常子車明說起可能會遭遇到的傷亡,再想想南鄭那異常堅固的城墻,主將百里都一時也陷入了一陣的沉默之中。
古往今來,在熱兵器沒有大規模裝備部隊之前,攻城戰無論是對于攻城方還是防守方來說都是十分殘酷的。
這也是孫子會說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這一番話語的原因了。
就在大帳之中的兩人為了可能遭遇到的巨大傷亡而苦思攻城良策之時,帳外忽然傳來了全旭的稟報聲。
“啟稟將軍,末將全旭有要事求見。”
“進來吧。”
在主將百里都的一聲令下,身披玄色甲胄的全旭快步進入了大帳之中,而他的身后卻是跟著一位身穿著玄黑色官服的秦國官員。
“這位是?”看著這位跟在全旭身后的秦國官員,主將百里都向著全旭沉聲問道。
沒等全旭回答,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