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萬將士或許能夠守住南鄭城,但是若想取得勝利乃至覆滅蜀國,那么僅僅依靠前線的兵力那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吳起提議由關中之地再行征召七萬秦軍派遣入南鄭之地,那樣我秦軍在南鄭之地就將會集結整整二十萬秦軍,與來犯蜀軍的交鋒之中才會游刃有余。”
“其三,未來的那一場大戰盛怒之下的蜀王杜乙或許會親自領兵,而我秦國也必須顯示出我秦國的態度。秦公的安危事關秦國國運,所以秦公應該領兵出戰,所以我秦國應該派出一位地位崇高的公族子弟前去南鄭前線坐鎮。”
秦公嬴連算是聽出來了,大良造吳起這三條建議乃是一環套著一環,若是全部執行完畢,秦國將會在未來的南鄭之戰中處于不敗之地。
“大良造,一定要派出宗室子弟前往南鄭之地坐鎮嗎?”廷尉甘龍沉聲說道。
廷尉甘龍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問題,那是因為四年之前的那一場老世族叛亂,嬴氏宗族之中也有人參與到了其中。
在那場波及多家老世族的叛亂之后,嬴氏宗族子弟有一部分選擇遠離朝堂,以免禍及自身。就是那些還在朝中的宗族子弟大多數也只是擔任閑職,根本沒有機會掌握秦國的國政大權。
就連九卿之中專門負責管理嬴氏宗族的宗正之位,也已經在那場叛亂之后閑置了數年。
此時聽到大良造吳起建議秦公嬴連派出嬴氏宗族子弟前往南鄭之地坐鎮,廷尉甘龍不得不對于這個建議提出的自己的擔憂。
面對廷尉甘龍這么一副言語拖沓的行為,秦公嬴連當然知道廷尉甘龍實在擔心什么,同樣秦公嬴連也明白嬴氏宗族如今在秦國朝堂之上的勢弱局面。
不過對于廷尉甘龍心中的擔憂,秦公嬴連心中卻是不以為意,因為此刻他的心中已經選定了一個絕佳的人選。
想到那位多年不見的伙伴,秦公嬴連帶著幾分笑意走向了政務廳外,向著等候在外的宦者輕聲囑咐了一些什么。
看著那名宦者漸漸遠去的身影,秦公嬴連的雙眼之中忽然閃現出了一絲溫和的神情。
轉身向后走向大良造吳起和廷尉甘龍,秦公嬴連帶著幾分輕松的說道“師兄,甘龍,派往南鄭之地的人選我已經決定了,兩位還是先說說南征大軍的休整和征召大軍馳援南鄭的事情吧。”
聽見秦公嬴連說出已經決定了前往南鄭坐鎮的人選,大良造吳起和廷尉甘龍彼此對視了一眼,兩人顯然都對秦公嬴連話語之中的人選十分好奇。
不過既然秦公嬴連已經說了先談調兵之事,那么大良造吳和廷尉甘龍也只能躬身聽命了。
只聽大良造吳起上前說道“啟稟秦公,經過了數年時間的變法之后,秦國的國力早已不是當年所能夠比肩的。在這兩年之中,我秦國舉全國之力修筑褒斜棧道在打通關中前往南鄭之地的同時,更是凝聚了秦國各地的民心。”
“只待秦公一聲令下,我秦國頃刻之間便可動員十萬大軍開赴南鄭前線。不僅如此,我秦國在全國各地設立的糧倉和武備庫也會在第一時間開動起來,足以使得前線大軍能夠有充足的糧草輜重供給。”
“彩。”
聽了大良造吳起對于秦國實力的介紹,秦公嬴連的心中滿是喜悅之情,之后更是忍不住喝了一聲彩。
雖然秦國還達不到原時空一百多年后始皇帝攻楚之時調集八十萬大軍那般強勢,但是如今秦國這般欣欣向榮的國勢還是讓秦公嬴連心中倍感欣喜。
“既然如此,那就依大良造所奏從我秦國各地征召七萬大軍開赴南鄭前線,準備即將來犯的蜀軍決戰。”秦公嬴連大聲地命令道。
“臣領命。”
就在大良造吳起和廷尉甘龍躬身領命之際,一名宦者卻是快步跑進了三人所在的政務廳之中。
“啟稟秦公,公子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