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佐國政數十年的相國武義于昨日在相國府之中溘然長逝。
當身為相國之子的武羽將這個消息親口稟報給蜀王杜乙之時,這位年輕的蜀王只覺得自己仿佛徹底失去了什么寶貴的東西。
當那有些斑駁的記憶再次出現在這位年輕蜀王的心頭,當自己父王臨終之前抓住自己的手向自己囑托身后之事的場景再次出現他的腦海的時候。
蜀王杜乙終于意識到武義這位輔佐蜀國國政數十年的老臣,對于如今這個風雨飄搖的蜀國來說有多么重要。
可惜啊,雖然蜀王杜乙心中已有悔意,但是盡忠職守的相國武義卻是再也不可能起死回生了。
看著雙眼無神、目光呆滯的坐在那王座之上的蜀王杜乙,相國武義之子武羽深施一禮之后,緩緩退出了那象征著蜀王無上王權的大殿之中。
看著如今這般模樣的蜀王杜乙,看著如今這般盡是最后瘋狂的蜀國,武羽心中忽然想起了父親臨終之前囑托的自己的話語以及那寄托著父親一生心血的幾頁紙張。
如今的蜀國已經不是他所想要施展自己才華的地方了。
念及此處武羽不由自主將自己的視線投向了北方的天際,在那里有著他父親武義所描繪的希望之地。
數日之后,將自己父親的靈柩葬入武氏祖墳的武羽換上了一襲白衣,在父親封堆旁邊茅廬之中開始了自己三年守孝之禮。
就在相國武義之子武羽在為自己父親的葬禮而忙碌的這段日子之中,蜀國國內也陷入到了最后的瘋狂之中。
沒有了老成持重的相國武義的阻攔,雄心勃勃的蜀王杜乙那幾乎是要調動蜀國僅剩的一絲元氣的征兵計劃以極快的速度被推行了下去。
伴隨著蜀王杜乙那一道又一道不可置喙的王令的下達,僅剩的十萬可戰之兵從蜀國各地齊聚國都華陽。
就在這些蜀國最后的精銳士卒齊聚國都華陽的同時,處于各個貴族領主控制之下的大批奴隸也開始在蜀王杜乙的命令之下開始向著華陽進發。
一時之間,原本因為連續的敗仗和南征秦軍的虎視眈眈而顯得有些冷清的蜀國都城華陽,在這三十萬人的進駐之下倒是有些人聲鼎沸的架勢。
對于自己手中僅剩的這三十萬大軍,蜀王杜乙幾乎是將自己的全部心力都傾盡在這上面。
蜀王杜乙不僅為這支大軍安排了蜀國最為優秀的統帥,更是為他們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待遇,可以說蜀王杜乙就是在用整個蜀國來供養這最后的三十萬大軍。
之所以蜀王杜乙會對這支大軍如此重視,那是因為蜀王杜乙對于自己手中最后的三十萬將士寄予了厚望。
蜀王杜乙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
那就是有一天他能夠率領這支大軍北出劍閣,收復在自己手中被秦國奪取的南鄭地。
甚至蜀王杜乙還想在收復南鄭之后北上秦國腹地關中,一雪秦國給予他蜀王乃至整個蜀國的恥辱。
不過蜀王杜乙的這一份野望真的能夠變為現實嗎?這一道問題的答案恐怕只能由時間來回答了。
不過就在蜀國國內正在調兵遣將,積極準備著北出劍閣的時候,作為戰爭另外一方的秦國卻也是沒有放松對于戰爭的警惕之心。
半年之前,當秦國十三萬南征大軍拿下南鄭之地的核心南鄭城之時,來自國都涇陽的一道緊急軍令讓十三萬將士停下了準備南下的步伐。
在這一道命令之下,十三萬已經征戰了數月的秦國南征大軍駐守原地,開始了進行戰后休整。
在經過了長達半年的休整之后,南鄭之戰之中傷病員大多已經傷愈歸隊,十三萬南征大軍的戰斗力也已經有了顯著的恢復。
數月之前,當蜀君嬴仁所率領的七萬秦軍由秦國關中通過褒斜道進入南鄭之地以后,駐扎在南鄭城的秦隊規模已經達到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