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國派遣入巴國的使團經過了數月的跋涉抵達巴國之時,蜀國最后能夠調動的三十萬大軍也是緩緩走完了蜀國都城華陽到南鄭城這漫漫長路。
為了保障這三十萬大軍能夠順利抵達前線,身在蜀國都城華陽的蜀王杜乙幾乎將可以調動的全部力量都用了進去。
令蜀王杜乙略感欣慰的是,雖然華陽到南鄭這一路之上多了些坎坷,但是三十萬大軍終究是在磕磕絆絆之中抵達了南鄭城外。
就在蜀國三十萬大軍抵達南鄭城外開始修筑營寨之時,已經在南鄭大營之中休整了快半年的秦國南征大軍已經做好了戰爭之前的一切準備。
隨著作為戰爭雙方的二十萬南征秦軍與三十萬蜀軍的相繼入場,一場決定著秦蜀兩國命運乃至華夏歷史走向的大戰即將開始。
……
秦國,南鄭之地,南鄭城。
身著一襲玄黑色深衣的秦國蜀君嬴仁此刻正站在南鄭那高大的城墻之上眺望遠方,他的雙眼之中浮現卻是一股怎么也化不開的凝重。
“唉……”
眺望了許久之后,站在城墻之上的嬴仁忽然吐出了一聲長嘆。
“仁兄,為何在此唉聲嘆氣,是否是心中憂慮之事?不妨說予白興知曉,或許白興能為仁兄一解心中煩憂。”
聽到這道突然出現在自己身后的聲音蜀君嬴仁下意識地回頭一看,只見正穿著一身白衣的白興緩緩走上了南鄭的城墻。
在蜀君嬴仁的注視之下,臉上帶著幾分笑意的白興走過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來到了他的身旁。
白興一邊眺望著嬴仁剛剛的眺望的方向,一邊向著身旁的嬴仁沉聲問道“仁兄是否在為城外那三十萬蜀軍而心懷焦慮呢?”
“嬴仁正是在為如何應對這三十萬蜀軍而擔憂啊。”聽到白興問出的話語,嬴仁轉身看向城外沉聲說道。
注視著那連綿不絕的巨大營壘以及其中駐守著的三十萬進犯南鄭的蜀軍,身為秦國蜀君的嬴仁臉上滿是擔憂的神情。
良久之后,蜀君嬴仁對著一旁的白興說道“雖然數月之間曾經聽興弟說起過眼前這支蜀軍的外強中干,但是當嬴仁真正看到那巨大的營盤和如同潮水一般的蜀軍的時候,嬴仁心中還是會心有戚戚之感。”
“有時候嬴仁心中就會在想你說連兄當年繼位之時不過區區十六歲而已,他又是如何在二十萬迎擊義渠的大軍的面前做到那般的鎮定自若的呢?”
聽到身旁嬴仁話語之中對于如何應對這三十萬來犯蜀軍的擔憂,看著自己視野之中那不可計數的蜀軍士卒,白興表面之上雖然表現的十分樂觀但是心中還是不免生出慎重神情。
人一滿萬,無邊無垠。
如今自己視野之中出現的可是實打實的三十萬大軍,面對如此規模龐大的軍隊如果說是一點壓力也沒有那是不可能的。
雖然在面對這三十萬來犯蜀軍之時白興會生起憂慮之心,但是對于自己身后秦軍那強烈的信心還是讓白興堅信獲勝的一定會是秦國。
曾經與戎狄征戰了數百年的秦軍雖然悍勇非常,但是限于老舊的兵甲、落后的戰術屢屢敗于山東諸國之手。
如今歷經了數年軍事改革的秦軍不僅依舊悍勇非常,而且隨著秦軍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戰略戰術的快速提升以及軍功爵制等一系列制度的相繼實施,秦軍早已不是當年那支秦軍了。
八年之前,云陽戰役之中五千秦軍為守云陽以身殉職,使得秦軍重新開始鑄就自己的烈烈軍魂。
三年之前,十二萬秦軍北出蕭關掃滅義渠徹底洗雪了秦軍身上的屈辱,秦軍由此堅定了勝利的信念。
如今當二十萬秦軍面對來犯的這三十萬蜀軍的時候,雖然心中還是會有些惴惴不安,但是每一位秦軍將士的心中都相信此戰秦軍必勝。
“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