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武羽問出的話語,蜀君嬴仁帶著幾分敬意說道“我秦國對于賢才一向不吝惜給予高位。”
“我秦國之所以會邀請先生擔任蜀郡郡守,乃是相信憑借先生的才能足以治理好這數千里之地和百萬蜀人。”
“先生,我秦國是真心邀請先生出山助我秦國治理蜀郡,我嬴仁也是真心邀請先生將這蜀地建設成為一片真正的樂土。”
說完這一番之前根本沒有考慮過,此刻自然而然脫口而出的肺腑之言,蜀君神情鄭重地向著武羽躬身一拜。
看著自己面前那神情鄭重的蜀君嬴仁,再回想起數月之前自己見到的那一位雖然面露悲傷卻依舊高高在上的蜀王杜乙,武羽的心中忽然升起了一種對于秦國這個自己從未涉足過的國家的好奇。
再想起自己父親在過世之前對于自己的叮囑,武羽的心中忽然又生出了一絲明悟“父親,難道這就是你希望羽兒未來走的道路嗎?”
在沉思良久之后武羽忽然吐出一口濁氣,然后對著自己面前的蜀君嬴仁躬身一禮道“蜀地士子武羽愿意出使秦國,今后還望蜀君多多指教。”
互相對視了一眼之后,蜀君嬴仁和武羽嘴角都不約而同地升起了一絲笑意,兩人就這么互相攙扶著站直了身軀。
“先生。嬴仁年紀尚小,更是才疏學淺。指教之事還請先生莫要再說了,今后該是嬴仁向先生多多請教才是。”
面對站在自己面前的武羽,蜀君嬴仁不僅沒有出身秦國宗室的跋扈,而且更是顯顯一名后學的謙卑。
本就已經被秦國對于自己重視而心中歡喜的武羽,在看到蜀君嬴仁這么一副謙恭之態之后,臉上更是浮現了一絲笑意。
抬頭看見這絲笑意,蜀君嬴仁趁勢向著武羽說道“先生。在經歷了一番戰亂之后,如今的蜀地已經沒有了戰爭之前的那種繁華景象,反而到處都是一片凄涼的情景。”
“敢問先生,嬴仁該如何施為才能使得蜀地一掃如今的凋零景象,恢復當初那種商賈馬隊絡繹不絕的繁華場景呢?”
“請先生教我。”說完之后,蜀君嬴仁向著武羽躬身一拜。
看著自己面前躬身而拜的蜀君嬴仁,武羽只是輕輕將他扶起卻是并沒有給予他答案。
在將蜀君嬴仁和長史白興安排落座之后,武羽緩緩走進里屋取出了一份書寫著文字的絲帛。
在將這份絲帛緩緩遞到兩人面前,看著兩人細細觀閱起了上面所記載的文字之后,武羽對著兩人沉聲說道“我武氏相蜀數代,對于蜀地的基本情況不說是了如指掌,但也是有很深的了解。”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蜀君想要治理好這塊方圓數千里,人口達百萬的大郡首先就要對其中的一些情況有些了解。”
“這份帛書之上記載的便是我武氏對蜀郡情況的一些簡單整理,蜀君不妨仔細品讀一番,看看是否能夠有幾分收獲。”
注視著自己面前帛書之上書寫著的篆書,看出了它代表的含義之后,蜀君嬴仁真正開始了解了這個以往只有模糊印象的蜀地。
良久之后,仔細讀完了這上面所記載的內容的蜀君嬴仁和長史白興,看向了坐在兩人之前的武羽。
對著兩人的目光,武羽沉聲說道“看來蜀君和長史已經將這份帛書看完了。那就由我來為兩位說一說此時蜀國之地上的三股力量。”
說著武羽伸出一根手指沉聲說道“這第一股力量便是以王族杜氏為首的蜀地貴族。說是蜀地的貴族但是這些人之中一大部分卻是來自楚國。”
“當年,楚人鱉靈憑借著治水的威望篡奪了蜀帝杜宇的國君之位,由此開創了蜀國的開明王朝。今日生活在蜀地的大部分貴族都是楚人鱉靈以及他分封的功臣后裔。”
“經過數百年的歷程,這些建立了開明王朝的人的后裔已經徹徹底底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