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郡之地,方圓可達數千里,在這塊土地之上不僅分布著數目可觀的銅鐵大礦,更是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奇異生物。
若是只論其中生活著的奇異生物的話,蜀郡之地的勃勃生機來到這里的每一個人都由衷地發出一聲贊嘆。
但是距離后世數千年前的戰國時代,蜀地這片被后世之人稱之為“天府之國”的區域卻真正是蠻荒之地,而這一切都與一條河息息相關。
水,不僅是生命之源,更是一個民族、國家乃至一個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 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現金點幣等你拿!
古往今來,在世界之上滾滾流淌的河流沿岸,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令后世之人感到驚嘆的璀璨文明。
在北非的尼羅河畔,一座座矗立于此的巨大金字塔默默講述著古埃及人曾經強盛的王朝。
在中東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一塊塊已經快要被風沙侵蝕完全的石板之上書寫楔形文字,記述著的是屬于蘇美爾人曾經的璀璨文明。
在滾滾向東流淌的黃河與長江橫亙其中的華夏大地之上,那勤勞樸實的華夏人所傳承的,正是數千年以來一脈相承的華夏文明。
……
可以說在人類文明幾千年的不斷演化的過程之中,不斷流淌的河流在其中產生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
不過,可不是每一條河流都能在文明演化的過程都能起到正面的影響,流淌于成都平原的岷江便是這么一條不太和善的大江。
每當雨水豐沛的時節,流淌于險峻之地的岷江便會升騰起令人驚駭的滔天水勢,再然后整個成都平原都會變為一片澤國。
而到了干旱時節,那在雨季引動洪水的岷江便沒了聲響,這又使得急需水源灌溉的成都平原是赤地千里。
前事已經不可考,誰也不知道岷江究竟帶給了成都平原多少的苦難,但是隨著一個人出現這一切的一切即將被改變。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冰。
關于蜀郡郡守李冰的家族流傳因為年代久遠的關系已經無法弄清,有人說他的家族來自后世的山西運城一帶,也有人說他的家族乃是地地道道的秦人。
如今討論李冰到底出生何地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我們只要知道正是在他和他兒子的手中,蜀地這個曾經的蠻荒之地變成了真正的“天府之國”這便已經足夠了。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當時身為秦國蜀郡太守的李冰和他的兒子在前人的基礎之上,修筑完成了在數千年后依然發揮著作用的都江堰工程。
在分水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這三大主要工程的共同作用之下,曾經桀驁不馴的岷江終于變得十分溫順。
在李冰父子和當時的蜀郡百姓的齊心協力之下,往日里作為成都平原災害主要成因的岷江,從此變成了屬于生活在其上的蜀地百姓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
降水豐沛之時泄洪,雨水不足之時引流,有了這可以調節岷江的水利的都江堰的存在,成都平原終于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
而在富饒的關中平原之上又多了成都平原這一個大糧倉的秦國,也終于有了可以獨戰山東列國諸侯的底氣與實力。
身處一片寂靜的政務廳之中,坐在坐席之上的秦公嬴連回憶著自己腦海之中那關于都江堰的記憶,與此同時他臉上的神情也是愈發的堅定了起來。
看了看正擺在自己面前的那幾張由蜀相武義親筆所書的紙張,秦公嬴連面對一旁的大良造吳起沉聲問道“師兄以為蜀相武義在這幾頁薄紙最后簡單提到的那個水利計劃,如何?”
看著雙眼之中閃爍著灼灼光芒的秦公嬴連,聽著他話語之中帶上的那種無可置辯的語氣,和他相處已經這么多年的大良造吳起又如何不明白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