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同盟雖然只是秦國與楚國這兩國君主之間訂立的盟約,但就憑著秦楚兩國那令天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小覷的國力來說,任誰也不可能只是將這件事當作秦楚兩國之間的內政而置之不理。
畢竟作為這個同盟成員之一的楚國,可是曾經與強大無匹的晉國爭雄天下而不落下風的存在。
如今的楚國雖然國勢遠不能和數百年前那個問鼎中原的南方霸主相提并論,在這數年之中更是屢屢敗于作為晉國繼承者的三晉手中。
當時就只看那列國之中最為遼闊的疆域以及那疆域之上生活著的數百萬楚人,天下又有幾個國家敢站出來說自己能夠單對單地戰勝楚國呢?
說完了近些年來國勢有些傾頹但是底蘊尚存的楚國,作為這個同盟另外一方的秦國自然也是不能忽視的存在。
在過去的數十年之間,因為國內的政局動蕩秦國國力也是有了可見的損耗,而由此帶來的后果就是周邊各個勢力開始趁著秦國勢弱的機會開始對于秦國的土地巧取豪奪。
無論北方宿敵義渠將兵鋒拓展到涇水流域南部,還是南方蜀國趁機占領秦國南鄭之地,亦或者是魏國奪取秦國手中的河西之地,這些事件無疑是發生在秦國國力處于低谷之時。
面對秦國周邊各個敵人步步緊逼,天下之間的有識之士曾經斷言如果秦國沒有能夠及時醒悟過來重新振作的話,屬于秦國的最好結果也不過是坐困關中,看著天下列國爭鋒而無力插手。
萬幸的是無論是歷史之上的秦國抑或是這個時空的秦國都沒有一直沉淪下去,如若不然后世那個橫掃八荒的大秦帝國將再也沒有可能出現。
而在這個時空之中因為嬴連這個來自后世的靈魂,因為有著像大良造吳起、御史大夫甘龍、典客公羊高、治粟內史公仲連在內一系列在歷史之上留下聲名的賢臣輔佐,秦國比歷史之上覺醒得更早。
另一個時空的商鞅變法起始于公元前359年的《墾草令》,而這一個時空的秦國卻將變法圖強整整向前推進了48年。
秦公嬴連繼位已經過去了19年,而秦國新法也已經整整實行了十八年。
經過十八年不曾有過一絲動搖的堅持變法圖強,秦國不僅完成了從落后趕超先進的歷程,更是通過不斷進取使得自己的綜合國力越發增強。
在積極發展國內民生,打牢自身根基的同時,秦國也沒有放松對自己周邊威脅的進攻。
伴隨北地郡、漢中郡、蜀郡以及西涼郡地入手,秦國不僅將自己周邊威脅勢力一網打盡,更是進一步使得自己國家實力有了一個不小的飛躍。
天下之間的有識之士都可以看出如今的秦國早已不是十八年前那個積貧積弱的秦國了。
此時的秦國就像是那傳說之中主殺伐西方神獸白虎一般,一邊努力打磨著自己鋒利的爪牙,一邊看著天下局勢等待著自己入場的最佳時機。
就在不久之前西方這支名為秦國的白虎忽然動了,而且他所走的第一步就是與表面之上與自己實力不相上下的楚國結盟,這又如何能夠不令天下諸國不生出忌憚之心呢?
其實如果單論秦楚同盟的消息帶給天下諸國的忌憚,那些小國遠遠不如那些實力強橫的大國來得強烈。
對于那些實力不濟的小國來說,只要那些強勢的國家沒有選擇滅絕他們的祭祀,那么誰是天下之間的霸主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
畢竟早在數百年前的春秋之時,這些無法抵抗大國兵鋒的小國就已經學會了在大國博弈之中保存實力的辦法。
在他們這些小國的眼中如今的局勢不過是數百年來的又一次重演罷了,只不過這一次對峙的雙方變換成了秦楚同盟和三晉同盟罷了。
不過恐怕這些小國對于未來局勢實在太過樂觀了,如今的天下局勢已經再也不復春秋之時那般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