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昨日五萬從衛國都城朝歌出發的魏衛大軍突然兵臨城下,中牟這座可以說是如今趙國最為重要的城邑當即陷入到了戰云密布的陰影之中。
面對這次趁著趙國內部政局動蕩的時機率領大軍前來,擺明了就是要給趙國一個教訓的魏衛兩國,原本還因為各自利益爭執不休的趙國朝堂立刻表現出了之前所沒有的團結。
至于說獻城投降給城外的魏國大軍?這個選擇幾乎就在提出那一刻就已經被朝堂之上那些威望隆重的趙氏宗室大臣給一齊否決了。
身為天命玄鳥的后裔,身為飛廉造父的子孫,祖輩的榮光和他們身上涌動的血脈就不允許這些人如此屈辱地不戰而降。
縱使城外有五萬魏衛聯軍大兵壓境又如何?趙國從一介馬夫崛起為疆域數萬里的大國公族又有什么大風大浪沒有見過?
遙想當年趙氏面對智氏所率領的諸卿聯軍圍攻晉陽三月,甚至遭遇汾水灌淹晉陽的絕境,他們趙氏又何曾如同魏氏與韓氏一般向著智氏卑躬屈膝。
換句話說若是當年沒有先祖趙襄子趙無恤在晉陽城的奮力堅守,趙氏連帶著魏氏、韓氏或許會被智氏一一消滅,哪里還會有如今天下三家分晉的局面出現?
既然當年先祖趙襄子面對那般絕境都能堅守,難道僅僅過去了七十余年趙氏的子孫們就沒有當初晉陽之圍的寧死不降的堅韌了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從如今趙國朝堂之上那些趙氏宗族對于如今局面的選擇就可以得知。
這就是雖然這些年來這些人因為各自的利益而紛爭不斷,但當生死攸關之時這些趙簡子、趙襄子的子孫還是會團結在那面趙字大纛旗下,為了趙國的利益而奮戰不休。
就是在這些趙氏宗室的全力支持之下,上代趙侯薨逝之后才繼承趙國國君之位到如今才不過一月有余的趙侯趙章迅速控制住了趙國原本顯得有些紛亂局勢。
在堪堪穩住趙國內部因為權力交替而顯得有些混亂的局面之后,新近繼位的趙國趙章向著他治下趙國發布了兩道軍令。
其一,趙侯趙章命令駐守在舊都晉陽的五萬精銳大軍向著都城中牟方向開拔,以此震懾中牟城外那虎視眈眈的五萬魏衛聯軍。
其二,趙侯趙章任命出身趙氏宗族的趙垣為中牟將軍,全權指揮中牟城中的三萬中牟守軍抵御城外五萬魏衛聯軍隨時可能發動的進攻。
趙侯趙章這兩道軍令下達之后已經幾乎有十數年沒有運轉的這架名為趙國的戰爭機器帶著幾分不太順暢的擠壓聲緩緩開動,這次他所面臨的對手是和他同出晉國一脈的魏國以及跟隨著魏國的衛國。
……
趙國,都城中牟,南門。
“將軍有令”
“各部迅速進入各自預定位置,以防城外魏軍突然發動襲擊。”
“諾。”
原本供給來往商旅行人通過的中牟南門如今已經不復往日的繁華,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片大戰來臨之前的肅殺。
面對城外正在安營扎寨并且隨時有可能對于中牟城發動襲擊的五萬魏衛聯軍,所有趙軍士卒的心緒都緊緊繃成了一根弦,而面對將軍下達一道道軍令這些士卒自然也是不遺余力地去執行。
就在整個中牟城南門都處在一片戰爭來臨之前的喧囂之時,站在城頭之上的中牟將軍趙垣卻是獨自一人拄著手中長劍默默注視著遠處那連綿不絕的魏軍營寨。
說身為中牟主將的趙垣心中沒有憂慮那是不可能的,畢竟他所要面對的是這數十年以來從無敗績的魏國甲士,畢竟現在他身下站立著的是趙國如今的都城中牟。
但是既然已經接受了趙侯趙章的任命,那么他就要守好這座如今代表趙國尊嚴的都城。
更不要說他趙垣身上流淌著的可也是趙氏子弟血脈,他的曾祖可是在七十余年之前堅守晉陽三月并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