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自己這位師兄如此篤定這次楚國變法會半道夭折,秦公嬴連的心中卻是并沒有多少的詫異之情。
只因為在原來那個時空之中,縱然有面前這位“兵家亞圣”主持變法再加上楚悼王羋疑的全力支持,楚國變法都沒有得到延續(xù)。
在楚悼王羋疑薨逝之后,那些因為吳起變法而利益受損的楚國貴族即使冒著全族被族滅的風險,也要下令射殺躲在楚悼王遺體之后的吳起。
單單憑借這一點,就足以見識到這些楚國貴族對于變法主導者吳起,到底存在著多么巨大的仇恨。
同樣,這也從側(cè)面顯示出了楚國國內(nèi)的保守勢力到底擁有著多么巨大的能量。
面對這股遠比秦國國內(nèi)的保守勢力更加強大的力量,秦公嬴連不認為屈武這一個本身就受到屈氏掣肘的楚國令尹可以完成這一場楚國變法。
縱然身為令尹的屈武可以憑借著楚王羋疑的威望強推變法,讓楚國在短時間之內(nèi)變得富強起來,但是這不過只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改革罷了。
一旦,楚國令尹屈武失去了楚王羋疑這個支持者和保護者,那些楚國貴族也一定會聯(lián)起手來對他以及他制定的律法進行攻擊。
身為楚國名門屈氏的成員,屈武或許能夠免于如同歷史之上的吳起一般身首異處的下場。
但是顯而易見的是,這位楚國令尹最終的結局或許并不那么令人滿意,而這一場看似轟轟烈烈的楚國變法也避免不了人亡政息的唏噓命運。
再一想原來歷史時空之中楚悼王薨逝的時間,秦公嬴連的心中對于楚國這一場屈武變法就越發(fā)地不看好了。
不過,他卻是想知道這一世跳出楚國這個亂局,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這一場屈武變法的吳起究竟又會有怎么樣的思考。
想到這里秦公嬴連立時帶著幾分笑意看著自己面前的吳起,輕聲問道“師兄既然如此篤定,相信心中一定有了幾分計較。師兄不妨直言,嬴連倒是對于這場楚國變法十分好奇。”
“既然秦公對這場變法有興趣,那么吳起就為秦公好好說說這一場由令尹屈武主持的變法。”聽到秦公嬴連有興趣,大良造吳起自然是沉聲領命。
稍后,在秦公嬴連默默傾聽并時不時露出思考神態(tài)之間,身為秦國大良造的吳起便將楚國令尹屈武這一次的變法娓娓道來。
其實無論是哪個時間、哪個國家所進行的變法,所想要達成的目標也無非是富國強兵四字罷了。
為了使得屢屢戰(zhàn)敗于魏國之手的楚國恢復往日南方霸主的榮光,為了使得戰(zhàn)力低下的楚軍恢復往日申息之師的風采,楚國令尹屈武在楚王羋疑的支持之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如果將令尹屈武這一系列舉措分類來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限制自昭王復國以來就日漸強大的貴族集團。
當年,楚昭王為了擊敗攻入楚國郢都的吳國并復興楚國,除了向秦國借兵以外還向楚國境內(nèi)的各個封君貴族許諾了不少的利益。
時至今日,這些手中既擁有著巨量的財富也掌握著為數(shù)不少的私兵的封君貴族勢力已經(jīng)蔓延到了楚國政治的每一個角落。
也正是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封君貴族的存在,擁有著天下最為廣袤的國土以及最為規(guī)模龐大的楚國才會難以發(fā)揮出應該擁有的實力。
所以,楚國令尹屈武主持的變法首先要針對的便是猶如一只只螞蝗一般,附著于楚國這個巨人身上貪婪吮吸著鮮血的封君貴族。
收爵祿、削封地、減私兵,這是令尹屈武為了限制這些封君貴族權力所實行的三項具體舉措。
其二,將原本富裕之地上多余人力向那些原本沒有開墾的蠻荒之地轉(zhuǎn)移,使得這些原本的不毛之地得到初步的開發(fā)。
如果說上面第一條限制封君貴族權力的法令,是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