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神情也不由變得難看了起來。
最終,魏侯魏擊似乎是下定了決心似的,一咬牙便沉聲說道“既然如此,寡人便從河東之地再行征召五萬大軍,增援河西之地。”
說完魏侯魏擊緩緩抬頭看向了面前的魏相公叔痤,輕聲說道“一事不煩二主,征兵之事就交給相國了。”
“臣公叔痤謹遵君命。”
躬身一禮之后不等魏侯魏擊詢問著第二件事,就見魏相公叔痤伸出兩根手指緩緩說道“這其二嘛,便是盡快派人出使陽翟,勸說韓國派兵攻擊函谷關。”
“函谷關關道兩面乃是布滿密林的高塬,北面就有滾滾河水流過,東部關前更是有深澗阻隔。如此易守難攻之地,恐怕沒有數倍兵力難以攻取吧?”
親歷過戰陣的魏侯魏擊也曾了解過函谷關的地形險要,在他看來就算是數倍于秦國守軍的魏國精銳甲士猛攻此處,也不能保證說是一定可以拿下這巍巍函谷關。
再想起自從三家列為諸侯之后,國內政局一直不穩導致如今國力衰微的韓國,他對攻破函谷關就更不抱什么希望了。
就聽魏侯魏擊向著魏相公叔痤輕聲問道“相國,如果寡人沒有記錯的話,韓國先君韓烈侯在位之時因為朝令夕改,國力卻是日漸衰微。”
“后來又因為朝臣嚴遂與烈侯叔父、韓相韓傀政見不合,鬧出嚴遂請刺客聶政行刺韓傀的事情。”
“宗室子弟、一國之相,何等的位高權重?卻在重重護衛之下,被一刺客孤身截殺了。”
“經此一事,韓國徒惹天下諸侯恥笑。如此荒唐的韓國,相國卻提議讓他們派出大軍攻伐函谷關。寡人以為不過徒添傷亡罷了。”
魏侯魏擊如此蔑視韓國,除了他性格之中本來就有的高傲之外,韓國這些年以來的無所作為卻也是重要原因。
對比一下晉國三分之后的魏、趙、韓三國。
先說說三晉之中首先脫穎而出的魏國。
魏國在三家分晉之時所獲得的土地比不上趙國廣袤,所獲得銅鐵比不上韓國的眾多。
但是魏國就是憑借著不算豐厚的家底在這四戰之地打下了一個天下第一強國。
再說說三晉之中位于北方的趙國。
雖然擁有三家之中最為廣袤的國土,但是上面所擁有的人口卻是難以與地處中原腹心之地的韓國相比,更不用說趙國國土周圍那一圈的強敵了。
就算如此在趙烈侯一番改革之后,趙國國力也是獲得了明顯的恢復。
雖然如今趙國依舊在魏國手上連遭敗績,但是趙國如今的國力可是遠非如今的韓國可以與之相媲美的。
最后我們再看看三晉之中剩下來的韓國。
在三家分晉之時,韓國所獲得的土地雖然沒有趙國與魏國廣袤,但是地處中原腹心、王畿所在的韓國人口卻是一點也不比這兩國差,更為重要的是韓國分到了宜陽這個天下重要的銅鐵產地。
強弓勁弩皆自韓出,這句話可不是一句空話啊。
可是在這風起云涌的戰國初年,擁有著強弓勁弩并與魏國、趙國并稱三晉的韓國卻是仿佛毫無存在感一般。
這段時間韓國最能夠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也就是死了一個韓相韓傀,出了一個與荊軻、專諸、豫讓并稱為“戰國四大刺客”的聶政了吧。
韓烈侯的昏聵無能、韓國政令的朝令夕改、韓國朝堂的勾心斗角……
這一切的一切讓韓國喪失了在四戰之地崛起的最佳時機,到了申不害之時韓國就算吞滅了鄭國也已經太遲了。
不過就算韓國國力如今無法與魏、趙兩國相提并論,但是韓國依靠著銅鐵中心宜陽,韓國也是擁有著一支不弱的勁旅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魏相公叔痤會向魏侯魏擊進言,聯絡韓國向秦國所駐守的函谷關發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