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之開始計較起了此事的得失。
片刻之后,經過了一番思考的武安君吳起對于此事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啟稟秦公,吳起以為此事還需通報楚國。”
“哦!”聽到武安君吳起說出這番話,秦公嬴連面露驚疑,沉聲問道“師兄,不妨說說你的理由。”
“諾。”
向著秦公嬴連躬身一諾之后,武安君吳起開始向著面前的秦公嬴連緩緩說出了自己對于這件事情的看法。
“啟稟秦公,秦公對于楚國未來會成為我秦國禍患的顧慮并非沒有道理,但是吳起以為我秦國如今最主要的對手乃是以魏國為首的三晉,至于楚國在如今局面之下對我秦國來說是友而非敵。”
就在面前的武安君吳起訴說著自己對于楚國的看法的時候,秦公嬴連也隨著自己這位師兄講述而不時輕輕點頭表示同意。
正如武安君吳起所說的那樣,秦國如今的主要對手是魏國為代表的三晉。
秦國如今應該做的是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去擊敗三晉這一道阻攔在秦國東出道路之上的巨石,而那些力量之中自然包括如今的盟友楚國。
退一步來說,就算秦國與如今的盟友楚國真的有一天會走到兵戎相見的地步,秦公嬴連也不認為自己治下已經完成變法、并且已經拿下巴蜀的秦國會比內部封君林立的楚國差。
等到武安君吳起將心中的話語說完之后,秦公嬴連內心之中的矛盾漸漸消失,他的臉上也恢復了往昔的自信神情。
隨后就聽秦公嬴連帶著幾分歉意對著武安君吳起說道“師兄說得有理,是嬴連有些想錯了。”
“既然已經確定越國會對楚國動手,那么確實應該將這個消息告予御史大夫甘龍知曉。進而讓楚王羋臧和楚國朝臣得知這一消息,加強對于越國的防御。”
“此事就交由師兄去辦吧。”
“臣吳起領命。”聽到秦公嬴連將此事交由自己去辦,武安君吳起連忙躬身領命。
起身之后,武安君吳起想起了那份密報之上的另外一件事情看著秦公嬴連沉聲問道“秦公以為王子豫之事能成否?”
“難。”
聽到武安君吳起問起這件事情,秦公嬴連面露幾分難色,緩緩流露出了自己對于王子豫能夠登上越王之位的悲觀態度。
在秦公嬴連看來王子豫此人在越國之內一無人望、二無實力,他之所以能夠在越國之內好似能夠呼風喚雨一般,還是因為借助了越王翳的寵幸。
比如今年早些時候越王翳的三個兒子相繼遇害這件事,看似其中充滿了王子豫的布置,但若是沒有越王翳的首肯他又如何能夠成事呢?
在秦公嬴連看來這樣一個人就算有了秦國在后面支持,最終也很難登上越國那個令人渴望的王位。
至于原因是什么?沒有什么其他的,實力不濟罷了。
要想在這個戰亂頻頻的戰國時代拔得頭籌,除了那些暗中的陰謀詭計之外,一個不弱的實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就像原來歷史時空之中上跳下竄的韓國,就算費盡了再多的心機,最終也避免不了一個城破國亡的結局。
那么韓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歸根到底還是實力不濟罷了。
將目光重新拉回到如今的越國政局之上,最有實力的當數如今越國國君越王翳,其次的就是越國的繼承人太子諸咎。
若是將來越國大軍真的在楚軍精銳手中吃了大虧,能夠有機會登上王位的并不是王子豫,而恰恰是這個太子諸咎。
想到那個在原來歷史時空之中知道父王越王翳懷疑自己,便率領重兵圍困王宮親手殺死自己父親登上王位的太子諸咎,秦公嬴連便隱隱覺得能夠在越國亂局之中獲勝的應該就是此人了。
再一聯想到原來歷史時空之中那個龐大的越國,在這次宮廷之變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