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蜀君嬴仁在自己耳畔輕聲說出的這兩個消息,即墨大夫田午先是顯露出了幾分驚愕,隨后一個可怕卻注定發生的念頭漸漸在他的腦海之中變得清晰。
一場比之五年之前那場規模更大的戰爭恐怕就在眼前了。
在他看來魏國、韓國、趙國三國君主齊聚魏國都城安邑,必然不會是為了什么雞毛蒜皮的小事。
任誰都可以看出此次三晉合兵一處不是為了別的什么,正是為擊敗西邊日益強大的秦國,他們想要如同數百年前的晉國那樣重挫秦國東出函谷、爭霸中原的雄心。
為了這一天,西邊穆公之時便已經失敗過一次的秦國已經準備了數百年的光景,這次也必然不會對于三晉有半分退讓。
秦國與三晉,雙方如此針尖對麥芒之下,一場事關三晉與秦國命運的大決戰恐怕是避無可避了。
思考完了秦國與三晉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之后,即墨大夫田午的視線緩緩移向了陳國南方,移向了此時正處于風聲鶴唳一般的緊張氣氛之中的楚越邊境。
曾經為了對抗東南之地受到晉國扶助、日漸崛起的吳國,楚國與越國之間曾經有過一段甜蜜的蜜月期。
但是當越國的勢力沿著海岸向北方的齊國開始拓展,當楚國的勢力沿著江水向東方開始拓展之時,楚國與越國的關系便因為兩方勢力交集處的肥沃的淮泗之地而急轉直下。
事情發展到如今這般田地,楚國與越國這兩方之間因為淮泗之地而產生的矛盾已經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除非一國被一國所滅或者其中一國主動讓出自己所占據的土地。
但是這無論是對于楚國亦或是對于越國來說,都是一件不可能作出讓步的事情,所以楚越之間的戰事同樣無可避免。
秦國、楚國、魏國、韓國、趙國還有他陳國,以及如今還沒有表明態度但是一旦開戰就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的中山國、鄭國以及震澤項氏,這一場至少有九個勢力參與的大戰究竟會怎樣發展。
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誰也不知道誰會是這場戰爭贏家。
思索了許久之后,即墨大夫田午緩緩收起心中復雜的思緒,目光灼灼地看著自己面前的蜀君嬴仁。
緩緩向面前的蜀君嬴仁輕施一禮之后,即墨大夫田午臉上突然出現了一分鄭重之色,“仁弟,為兄很理解你為了秦國所做的這一切,也知道秦國即將面臨的是一場足以決定命運的決戰。”
即墨大夫田午的臉上忽然露出了一個善意的笑容,“只是為兄希望在這一次大戰落幕之后,你我兄弟還能再次聚首,坐下來好好暢飲一番。話不多說了……”
向著面前的蜀君嬴仁深深躬身一禮,即墨大夫田午肅聲說道“仁弟,一路保重,來日再見。”
“午兄,一路保重,來日再見。”看著即墨大夫田午如此動作,蜀君嬴仁當即躬身回了一禮。
就在蜀君嬴仁與即墨大夫這一番離別之禮過后,默默關注著眼前這一切的孫伯靈忽然感覺自己腳下大地忽然傳來了一陣震動。
“伯靈賢弟,且慢。”
聽到耳畔傳來的這一句洪亮的聲音,孫伯靈下意識地看向了聲音傳來的方向,卻發現身穿一身紫色甲胄的司馬略正騎著戰馬飛快向著自己沖了過來。
“吁……”
數息之后在孫伯靈的親眼見證之下,司馬略輕輕一勒手中韁繩、口中喊出了一聲控馬之聲,然后迅速翻身下馬站在了孫伯靈的面前。
司馬略一邊輕輕控制著有些紊亂的呼吸,一邊帶著幾分慶幸對著眼前地孫伯靈說道“還好,還好,讓我給趕上了。”
“兄長不必如此著急前來送伯靈的”看著此刻甲胄在身卻氣喘吁吁地司馬略,孫伯靈有些過意不去地說道。
“什么不必,你我雖然不是生身兄弟,但是那日自酒肆之中相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