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就在安邑城中的魏國百姓開始了新一天忙碌的同時,一則令人心中不免驚詫的消息卻是在安邑城中漸漸傳揚了起來。
這則消息便是繼位成為魏國國君二十一載的魏擊,于昨日薨逝在了魏宮寢殿之中。
對于魏擊這位執掌了魏國大權整整二十一年的魏侯,身處都城的魏國百姓心中的印象卻是并不算好。
一方面,這位魏侯擁有一個難以超越的父親作為比較。
魏文侯魏斯主政時期,靠著魏文侯魏斯禮賢下士、重用賢才的聲名,魏國迅速籠絡了諸如李悝、翟璜、樂羊等一系列的賢才。
通過李悝變法魏國國力日漸強盛,并迅速脫穎而出成為了三晉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
在內有了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在外又有三晉之中的魏韓以及魯衛等國家跟隨,魏國開始大踏步地邁上了爭霸天下的道路。
往西擊敗國內政局動蕩的秦國,奪取了秦晉爭議了數百年的河西之地;在東擊敗了國內田氏坐大的齊國,更是迫使一個強大的齊國分裂成了北齊與南陳。
靠著魏國自身強大的國力和三晉之間共同進退,對于秦齊兩國內部矛盾的因勢利導,魏文侯時期的魏國對外戰爭幾乎無往而不利。
魏國由此成為了天下諸侯心目之中的天下第一強國。
可以說在魏國百姓的心目之中,魏文侯永遠是那個魏文侯,他的地位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撼動的。
至于這位魏侯魏擊在魏國百姓心目之中印象不好的另外一方面原因,那就不得不說說這些年來魏侯魏擊的四面樹敵了。
可以看出魏文侯魏斯給自己兒子魏擊留下的可是一個無比強大的魏國,可是魏侯魏擊卻是并沒有父親魏斯給他留的這份家業守住。
在河西少梁一戰之中重創了秦國,并從秦國手中奪取了整個河西之地作為緩沖之后,其實魏國的整個戰略重心已經漸漸向東轉移了。
通過一場由魏國這個霸主牽頭的諸侯聯軍討伐齊國的戰爭,以及其后的一場平陸之會,魏文侯魏斯抓住了齊國國內的君卿不和的矛盾,徹底地分裂了曾經作為天下霸主的齊國。
而齊國就是魏文侯魏斯為自己的兒子留下的王霸之基。
當此之時,西方的秦國依舊還在舔食著少梁之戰留下的傷口,南方的楚國依舊未從楚王為盜所殺的余波之中緩過神來。
只要魏國能夠用利益安撫住趙國、韓國、越國等盟友,逐步蠶食齊陳兩國并從中取得大部分的利益,那幾乎是順勢而為的事情。
若是這一切真的能夠實現,到時候就算是秦國通過變法逐漸強大起來、就算是秦國占據了巴蜀之地作為后方。
整合了春秋時期晉國、齊國大部分力量,擁有了九州之一的青州作為其戰略縱深,并且還有著趙國、韓國、越國、衛國等國家追隨的強大魏國又哪里會懼怕秦國呢?
若是這個時空的時間線真的如同這樣發展,秦國是否能夠按照原時空之中的軌跡一統天下也或未可知。
不過上天終究是眷顧秦國的。
過去數十年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人們,魏侯魏擊登位之后并沒有按照魏文侯的既定戰略執行,而是走上了一條四面出擊、四方樹敵的道路。
繼位之初,為了打壓南方逐漸從國內的動亂之中緩過來的楚國,魏侯魏擊發動了三晉對楚國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失敗讓楚悼王羋疑感受到了來自北方的強大壓力,成為了昔日互為盟友、共同對抗強大晉國的秦國與楚國重新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之上。
其次,為了使得自己所選定的人選成為下一任的趙國國君,魏侯魏擊果斷選擇徹底撕破臉皮,后來更是聯合自己的盟友衛國一同入侵趙國國土。
這一戰魏國的失敗、趙國的勝利不僅僅使得魏國戰無不勝的神話破滅,更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