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書寫著篆字的詔命懸掛于渭水南岸繁華的長安街市之中,向著天下之人宣示著秦國再度向天下求賢的消息。
數十年前,秦國正處于河西之戰慘敗之中,那時剛剛繼位為君的秦公嬴連敢為人先,以絕大的氣魄向著整個天下發布了那份《求賢令》。
正是因為那份只看才能,不問出身的《求賢令》,正是因為有感于秦國新君的氣魄,山東士子們不懼路途遙遠毅然踏上了前往崤山以西的路程。
在這些士子之中,既有如同公仲連、公羊高這般的曠世奇才,也有不計其數的有識之士。
這些士子的到來讓此前積貧積弱的秦國看到了一絲曙光。
正是在這些山東士子和秦國本土人才的齊心協力之下,昔年屢屢挫敗于強大魏國之手的秦國才能一雪前恥,一舉登上天下第一強國的寶座。
毫不夸張地說,秦王嬴連數十年前的那一份《求賢令》,為秦國這棵已經有些枯老的大樹吸引來了百鳥;
也正是在這數目眾多的百鳥的棲息之下,秦國才重新煥發出了今日這般的勃勃生機。
秦王嬴連數十年前所發布的那道《求賢令》對于秦國的意義可謂不言而喻,而數十年后秦國再度發布的這條《求賢令》之中的意義更是不凡。
天下有識之士心中都很清楚,今日的秦國早已經不是昨日那個大戰慘敗、群敵環伺的秦國。
通過十年之間的兩場天下大戰,通過曲沃之會之上的強勢,秦國作為天下霸主可謂是威勢盡顯。
在這種聲名傳揚于天下的情況之下,秦國完全可以穩坐關中之地,靜待天下之間才俊之士西入函谷。
出乎天下之間大部分士人意料的是,秦國不僅沒有沉溺于過去輝煌戰績,反倒是始終堅守著數十年前那份以博大胸懷接納天下之間有識之士的初心。
長安街市之上那份用一個個碩大篆字書寫而成的《求賢令》,正是如今已經可以說是傲立于天下諸侯之巔的秦國向天下才俊所下達的一份邀請函。
天下有才之人盡可西入函谷,秦國虛位以待之。
隨后的一段時間之內,在來往于山東列國與秦國之間的游商大賈明面上大肆宣揚之下,在秦國潛伏在各國黑冰臺細作的暗中推波助瀾之下,秦國再次向整個天下發出《求賢令》的消息逐漸在列國士子之中傳揚開來。
對于秦國此番發出的這份《求賢令》,列國士子懷疑秦國目的有之,敬佩秦國氣魄的有之,處于中間態度不明的亦有之。
但是無論是持上面哪一種態度的列國士子,在回想起數十年之間西入函谷的列國士子在秦國的待遇之后,心中都不禁生出了一份激動。
帶著幾分希冀的視線遙遙望向西方天際,這些列國士子都不禁生起了一個想法,“若是自己能夠前往秦國,或許能有大展胸中抱負的機會。”
也正是在這種想法的激勵之下,原本就已經繁華異常的函谷關道之上,更多了一名名作著游學士子打扮的男子。
……
梁國,都城大梁。
一名身穿白衣、年紀大概三十的男子此刻正牽著一匹駿馬,行進于梁國都城大梁有些擁擠的人流之中。
目光打量著四周處處顯出繁華、與自己母國衛國相比更勝一籌的街市,再一聯想到魏國曾經作為霸主的輝煌,這名男子心中不禁生起了一絲感悟。
縱使魏國如今已經一分為二,西邊為魏,東部為梁,但是其兩國所擁有的底蘊也不是其他國家可以與之相比的。
至少自己的母國衛國,無論在國勢還是從兵力之上都不能說是勝過眼前看到1的這個國家。
左手輕輕摸了摸自己懷中的那封向梁相公叔痤舉薦自己的書信,這名男子臉上卻是出現了幾分安心的神情。
或許如今大戰而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