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大朝會之上那一番君臣談話,我們不難看出在秦王嬴渠梁繼位為王之后,秦國內政主體之上呈現了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態勢。
這三駕馬車分別是,處理秦國司法律令的廷尉公孫鞅,掌管官員監管之權的御史府長史申不害,以及曾經的武侯長子,如今身為九卿之首的奉常吳肅。
在這三駕馬車的拉動之下,整個秦國的政務正走在一條正確且高速的道路之上。
至于諸如治粟內史公孫賈、少府公輸立這些注重實踐的官員,則更像是這三駕馬車前方那一匹匹高速奔馳的駿馬。
他們不用去管前進的方向是否正確,只管向著后方御手所指引的方向一路狂奔便是。
當然或許也有人會想到蜀君嬴仁,這個被先王嬴連托付以重任的秦國領政大臣。
事實上,包括秦王嬴渠梁在內的秦國上層,乃至于蜀君嬴仁自己都沒有將他視作未來執掌秦國朝政的掌舵人。
蜀君嬴仁,出仕于秦烈王時期、成名于秦烈王時期,如今已經是一位頭染白發的老者了。
對于這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室老臣,秦國群臣將其視之為穩定政局的撐天玉柱,但卻沒有對他帶領秦國走向一個新的輝煌有過多少期待。
畢竟,蜀君嬴仁依舊是老一輩的人物,而這個天下卻是終究要交到年輕人手中的。
廷尉公孫鞅、御史府長史申不害、奉常吳肅,這三位才是未來能夠執掌秦國朝政的重要人物。
從不久之前那一場大朝會之上表現來看,這三位的表現雖說不上有多么驚艷,至少也可以稱得上一句沉穩。
說完了如今執掌秦國內政的三駕馬車之后,我們不妨再來看看秦烈王嬴連為兒子嬴渠梁準備的對外陣容。
不得不說這個陣容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來看,比之秦國上一代武侯吳起加櫟侯甘龍的夢幻組合也是絲毫不差。
如果說如今的秦國內政是三駕馬車齊頭并進,那么此刻秦國的對外就是一顆皓月之下的將星璀璨。
那顆皓月指的自然就是在原來歷史時空之中有著兵家次圣美名、如今官居秦國大良造的鬼谷弟子孫伯靈。
至于將星老一輩的有的云陽君全旭、郿君白興,至于新生代的則有蜀君世子嬴虔、將軍樂池以及老奉常子車明之子子車英。
甚至近些年之中在秦國軍中聲名鵲起的都尉司馬錯,也已經隱隱顯露出了幾分大將之才。
可以說有這些人坐鎮,秦國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都可以稱得上是游刃有余。
昨日秦王嬴渠梁在章臺宮之中與秦國群臣商議了內政之事;
今日同樣是在章臺宮之中,秦王嬴渠梁比照著一幅巨大的地圖,與群臣們商議著秦國未來的對外戰略。
秦王嬴渠梁的視線一一劃過昨日那些進言重臣,最終落在了今日的主角秦國大良造孫伯靈身上。
“昨日寡人與卿等商議了內政之事,而今日的重點則是我大秦未來的對外戰略。”
“大良造,昔日武侯曾有言在他之后,天下之間論大策籌謀無出大良造其右之人。今日議論我秦國大策,還請大良造教寡人如何對敵?”
“王上的夸獎,臣實在是受之有愧;武侯對臣的贊譽,也實在是有些高看伯靈了。”
大良造孫伯靈在聽到秦王嬴渠梁的贊譽之后先是一陣自謙,然后帶著幾分成竹在胸的神情緩緩走到了那幅地圖之前。
抄起一旁用以勾畫標示的長棍,大良造孫伯靈先是向著一旁的秦王嬴渠梁躬身一禮。
“不過既然王上想要了解我秦國未來的對外戰略,那么臣也只能將心中的謀劃解說一番。”
“王上、諸位,伯靈對于我大秦未來的戰略規劃也十分簡單,一共只有十六個字……”
“西進西域、東穩諸侯、北收魏韓、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