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駐守武關、深知秦楚之間必有一戰的郎中令百里邑當即起身表達了自己的贊同意見。
“啟稟王上,臣以為典客所說確是有理。細數當今天下諸侯,以秦楚為最強。”
“先王評價秦魏關系之時曾經有過論斷一山不容二虎,在臣看來秦楚之間必有一戰,我大秦應該早做打算。”
郎中令百里邑稟奏完自己的意見坐下沒過多久,與他同屬郿縣三族的郿君白興也起身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啟稟王上,臣也以為楚國必然會成為我大秦的禍患,我大秦應該及早對其有所防備。甚至當預見其實力可能無法控制之時,我大秦應當派出大軍經武關殺入楚國國境。”
“王上,臣附議。”
“王上,臣也以為應當如此。”
“王上,楚國必然會成為我秦國的大患啊?”
……
當郎中令百里邑、郿君白興接連表示對于楚國應該提早做好包括戰爭在內的一切準備之后,當即有為數不少的秦國群臣站出來表示了對于幾人提議的支持。
而在這激烈的言辭之間,偌大的章臺宮立刻就處在了一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之中。
秦王嬴渠梁的視線緩緩從周圍那些群情激奮的大臣臉上劃過,卻是并沒有表明自己對于此事的態度,反倒是用一種問詢的目光看向了站立于地圖之前的大良造孫伯靈。
“大良造,不知對于剛剛那些意見,大良造可有話要說?”
面對秦王嬴渠梁投過來的詢問目光,聽到耳畔響起的話語,大良造孫伯靈向著自己的這位主君躬身一禮。
“王上、諸位,楚國未來必然會成為我大秦的大患,這一點伯靈心中十分清楚。”
大良造孫伯靈的這一句話語立刻將大殿之中有些過于激昂的氣氛給壓了下來,緩緩平復了心中情緒的秦國群臣們齊齊將目光看向了前方這位在武侯吳起之后的秦國大良造。
面對在場眾人投射過來的目光,大良造孫伯靈帶著一副鎮定自若的神情緩緩說道:“楚國乃是我大秦的禍患,秦楚之間也必有一戰,但是眼下卻不是最佳時機。”
“其一,我大秦作為當今的九州第一強國,天下諸侯的目光都匯聚在了我秦國的頭上。”
“一旦我大秦貿然對楚國下手,那么楚國完全可以像昔日我大秦對付魏國那樣,號召天下諸侯一同討伐我大秦。”
“以我大秦之力,若是只是對付一個楚國,或許還有必勝的把握。但若是將敵人增長到兩個、三個乃至更多,諸位試想一下我大秦是否還有戰而勝之的把握呢?”
大良造孫伯靈的這一番解釋說出之后,殿中群臣心中僅存的那份激動之情慢慢消散在了各自心底。
回想大良造孫伯靈剛剛問出的那個問題,這些秦國群臣幾乎都在捫心自問。
以大秦如今之國力,是否能夠匹敵天下諸侯的圍攻?
饒是這些秦國群臣心中再怎么樂觀,也不能不承認如今的大秦確實沒有匹敵天下諸侯的實力。
想到了這一點之后,聯想剛剛大良造孫伯靈提到的楚國未來可能的應對,秦國群臣最終放下了心中對楚國動手的打算。
不過即使放下了對楚國動手的打算,對于大良造孫伯靈的南和楚國的謀劃,在場大多數人的心中還是充滿了不解之情。
“那大良造提出南和諸侯,目的又是什么呢?”
大良造孫伯靈聽到這道從坐席之間傳來的問題,右手伸出兩個手指沉聲解答道:“伯靈所以提出南和楚國,原因有二。其一、穩定楚國,讓楚國安心東向;其二……”
說著大良造孫伯靈的目光之中忽然浮現了幾道寒光,帶著幽幽的語氣緩緩說道:“讓楚國擋在我大秦的前面,代替我大秦成為天下諸侯矚目的對象。”
“昔日武侯曾說過:木秀于林,風